返回第二百八十三章工地生活(三)(第1/3页)  静州往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村民与老廖对答太过熟悉,听到王桥耳中如昨日重现。

    作为曾经的昌东县城管委副主任,王桥非常熟悉当前这种矛盾。不同之处在于以前他是作为政府部门的领导来处理这类事情,现在是站在企业工作人员的视角来旁观。

    野外山风吹来,带来了田野的鲜活味道,王桥抽着烟,饶有兴致地听两人争执。

    扛扛着锄头的老村民指着公路道:“这里原本有一条水沟。每年夏天都会有大雨,这个坡的水都要顺着水沟流走。你们现在把水沟堵上了,以后下大雨肯定要淹到我的田土,损失大得很。这个事情没有解决的时候,你们不准修路。”

    老廖哭笑不得地用浅显语言解释道:“公路正在施工,还没有修正规的水沟,我们挖了临时排水沟,过水没有任何问题,今年夏天下了好几场大雨,没有淹着你的田土吧。等到把毛坯路面修好以后,肯定要修完整水沟,这是修路的基本规范。你随便到任何地方去看一看,从来没有哪一条公路没有修水沟。水沟修好以后,排水绝对没有问题,这个你就不要担心,这是修公路的基本规范。”

    老村民将锄头从肩膀上取下,提在手里,恶声恶气地道:“我才不管你什么几巴规范,到时候你们施工队伍走了,我找谁拿补偿,只有搬起石头打天。我今天把话扔在这里,你们不拿钱赔偿损失,别想修路,到时别怪我不客气。”

    老廖试探道:“你说怎么赔”

    老村民道:“这块田有二十挑谷子,以后肯定每年都要被水淹,你们按产量赔三十年。”

    老廖被气得笑了起来,道:“你这是狮子大开口。”

    王桥太熟悉这些对话。在垃圾场堵场的日子里,他曾无数次被村民们围攻,尽管两地相隔甚远,阳和村民的逻辑和语气与这个老年村民如出一辙。

    每个人立场不一样。看待问题的角度就不一样。

    从老村民的角度来说。他们是本地人,最了解当地的气候和地形,知道什么地方容易发生灾害。如果现在没有处理好,施工队离开以后遭受损失。他们连找人赔偿的地方都没有。

    对施工队来说,想法又不一样。在他们的施工经历中。每个修桥修路的施工队都是唐僧肉,会被无数村民施压,施压的理由往往莫名其妙。

    在老廖眼里。村民提的这事完全不能成立,他们肯定要修水沟。而且修的是标准化水沟,这样才能保证公路安全,所以说老村民提出的问题根本不存在。现在谈补偿款约等于敲诈勒索。

    谈了半天,两人各持观点。无法谈拢。

    谈崩了以后,老村民就发了狠话:“以后你们别想在这里施工,别怪我没有打招呼。”说完狠话后。他扛着锄头离开了。

    从村民离开后神情,王桥知道必要有隐患,道:“老廖,你们以前遇到这种事情怎么办”

    老廖也是老江湖了,道:“没有更好办法,只能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算要打架也无所谓,在外面施工遇到这种事很平常。”

    王桥站在政府干部的角度道:“你们为什么不找当地政府,通过座谈解决问题”

    老廖苦笑道:“当地政府的屁股都和村民坐在一条板凳上,他们十有八九会和稀泥,要求企业拿钱免灾。有时候你不把事情搞大,他们根本不管。这条路是成津和昌东两个县的政府工程,闹事以后自然有人替我们收场,如果一味将就,闹钱的事肯定越来越多。 ”

    他挽起衣袖,道:“你看我手臂上的这条伤疤,就是上一次做工地和村民打架时留下的。我们和当地政府谈好了补偿,把钱给了政府,据我所知政府的补偿也已经到位。但是村民和政府之间因为其他事情有矛盾,他们不去找政府,反而阻挡我们施工。工地都是有成本的,每耽误一天,我就要多发工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