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962【音乐无国界】(第1/2页)  民国之文豪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卫·西蒙,波兰犹太人,1933年成为摄影记者。从西班牙内战到二战结束,他的镜头纪录了整个欧洲的战事,是二战时期最有影响力的战地记者之。

    去年,大卫·西蒙跟随西班牙难民漂洋过海到墨西哥,用镜头全程纪录了艰辛的逃难经过。他前段时间来到纽约,被好友保罗·罗伯逊邀请参加国人的演出——两人是在西班牙战场认识的。

    十五年后,已经成为图片新闻社董事长的大卫·西蒙,如此在章回忆:

    “那年我29岁,罗斯福总统刚刚赢得大选,保罗·罗伯逊先生对我说:国人在纽约有场大型演出,或许你应该带着照相机去看看……国对我来说,是个很陌生的国度。但我对国人并不陌生,我在巴黎读书时,曾见过不少国留学生。他们给我的印象,总是勤奋、聪明而孤僻……”

    “那场演出的主持人,是周赫煊先生的情人——应该是这样的——于珮琛女士。但演出开始的时候,主持人并没有亮相,舞台灯光照射在32位国合唱队员的身上。其有8位合唱者是儿童,我最喜欢拍摄孩子们,立即举起相机对准他们。”

    “那是首旋律优美的国歌,我完全不知道他们在唱什么。但我惊讶的发现,全场的华人观众都在跟唱,歌曲还没唱完,我旁边不远那位先生已经热泪盈眶。”

    “在把歌曲演唱完毕后,合唱团又唱起这首歌的英版,我终于听懂他们的歌词内容: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在那刻,仿佛有道闪电直击我的灵魂。我想起我31岁前的祖国波兰,想起美丽的维斯瓦河,想起我那在德国统治下的家人……好的音乐总是有着无穷魅力,她超越了国界,她超越了种族,让陌生的人们能够理解彼此。”

    “有人说,犹太人是没有祖国的,我对此并不认同。至少在我31岁加入美国国籍之前,波兰直是我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我热爱那片土地。该死的第次世界大战,让父母带着3岁的我逃离波兰;该死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让背景离乡的我无法回归故土,让我的家人死于纳粹集营。”

    “在那忧伤而美丽的旋律,我对国人的遭遇感同身受。‘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国人正在抵抗侵略,我想我应该去看看,用镜头记录他们的顽强抵抗。于是在接下来的年半里,我来到了国战场,认识了许多可爱的国朋友……”

    ……

    听到在场两千多华人的集体大合唱,周赫煊感觉非常惊讶。

    除了少数的留学生、商人、驻美官员、访美学者之外,其他大部分都是纽约及周边地区的华侨。他们居然人人会唱《我的祖国》,什么时候这首歌都在美国华人圈子普及了?

    那种在异国他乡的爱国大合唱,听得周赫煊全身汗毛竖立,难以言语的情感刺激得他眼眶湿润。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全是爱国抗战歌曲,组《黄河大合唱》把周赫煊听得热血沸腾。

    不得不说,刘良模真是个人才,他把《黄河大合唱》的朗诵词全都翻译成了英,然后用原版的歌词进行演唱,还把三弦等民族乐器搬过来。

    那气势激荡磅礴,在《保卫黄河》的多声部合唱表现得淋漓尽致。美国观众虽然听不懂歌词,但朗诵词却听得懂,大致能猜到在唱些什么,个个在座位上听得目瞪口呆。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抗日英雄真不少……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国!”

    黑人爵士之王路易斯惊得差点蹦起来,连连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