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斯福上台之初,就已经有了清晰的远东外交路线,并且在接下来的十年里贯彻执行,这条路线叫做——援华制日!
日本是美国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不假,但也是美国在亚洲最大的竞争对手。所以对罗斯福来说,日本人的钱要赚,但国人的忙也要帮,不能跟日本撕破脸,也不能让日本肆意做大,更不能让国彻底完蛋。
有些史学家如此概括美国的援华过程,即:道义性援华(1931年—1937年)、象征性援华(1937年—1941年)和实质性援华(1941年—1945年)。
当然,对于美国何时开始实质性援华,史学界也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有些认为从1938年底的桐油借款就开始了,有些认为应该以1939年欧战爆发为标志,还有些认为时间应该在1940年(德意日正式签订同盟条约)。
特别是在苏联对国进行援助贷款以后,罗斯福倍感外交压力。他害怕继续拖延对国的援助,会把常凯申推入苏联的怀抱,这也是桐油借款得以签订的原因之。
但不论美国政府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质性援华,在美国民间,援华行动从淞沪会战结束就有了。
美国民间援华的主力有两种,种是学界力量,种是教会力量。
先来说学界,美国许多化人也是有正义感的,比如已经入了美籍的爱因斯坦,就带头在科学界掀起了援华运动。
还有些则属于明白人,看清了局势的真相,比如历史学家惠特尼·格里斯伍德和威廉约翰斯顿,以及国专家弗雷达·阿特雷,就强烈谴责美国商人的对日贸易,认为这是在援助美国在亚洲潜在的敌人。
而托马斯·比森则指出:“日本的侵略直接威胁到美国在华利益,而美国商人却在帮助日本建立他们的帝国。”
学术界虽然影响力很大,但执行力却不足,他们顶多呼吁捐款,然后写章骂几句而已,美国的教会力量就要更强得多。
美国人民对日战争的了解,最初并非来自记者,而是来自于传教士。
因为在30年代,被派往亚洲的美国记者,大都是在国内难以谋生的年轻人。他们缺乏工作经验,很多事情难辨真伪,而且这些记者大部分居住在日本。日战争爆发后,少数居住在国的记者也离开了,因此传回美国的消息就更少。甚至,还有些年轻记者被日本忽悠,或是被日本收买,竟然写章帮日本人说话。
相对于驻华记者,美国在华的传教士则非常多。当时美国几乎所有社区,都有座以上的教堂,而每个教堂,又会资助个或几个传教士在国外工作,这些传教士大部分都被派去国。
在国的传教士们,每年都要向资助他们的教堂邮寄大量信件,从而使更多美国民众了解国状况。
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消息,就是被传教士们传回美国的。他们不但给教堂写信,还给家人和朋友写信,详细介绍了自己所经历的切。
在般情况下,对于战争暴行的报道,会被视为有意识的敌对宣传。但鉴于传教士的特殊职务和作用,那些由传教士传播的信息则被看成是事实。
于是,关于日军在国的暴行,被传教士们发回美国后,立即在个又个社区口口相传。而美国教会也站出来,强烈谴责日本的反人类行为,并督促美国政府立即停止对日贸易。
加之日本飞机又轰炸了美**舰,引起美国民众极大愤慨,多方面原因集合到起,便催生出美国人民抵制日货的浪潮。
仅在国全面抗战的第年,日本卖到美国的商品年度总额,就由2亿4百万日元下降至1亿5千万日元,跌幅达到了26%。这是非常恐怖的数据,并且情况连年加剧,导致日本逐渐丧失美国市场,日本财政也因此雪上加霜。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