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五章 下乡销售(第1/2页)  从情满四合院开始的悠闲岁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棉布厂,林可看着办公室里闲得正在想要牌苍蝇的几名管理层人员,也是有点头皮发麻。
    厂里办公室只有一间,几个管理人员共同办公使用,包括林可在内。
    有点儿看不下去,林可独自走到外边,找了个安静的阴凉处,思考了起来。
    他现在有点儿着急,因为系统的任务生成了,而且和以往不同,还是个多阶段的综合性质任务,由众多分段任务组成。最终目的是要带领朝阳棉布厂走向巅峰。
    首先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要让至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职工能够正常开工,让职工都开工到也不算难,难得是如何维持下去。
    此时棉布厂可谓是岌岌可危,若非是国家给撑着怕是早就破产倒闭了。
    朝阳棉布厂创立的初衷是因为流水化作业能减少成本,对接的也是普通人民群众,并不对接公家的订单。可这个年头,大家连饭都吃不饱,平困点的家庭一件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普通家庭里一年都难得买上几件衣服。都跟传家似的,大哥传给二哥,二哥传给三姐三姐又传给自己,自己穿完指不定还能传给弟弟妹妹。也就城市里的工人还能有点闲钱买上一些。
    按理说哪怕仅靠着工人群体,也不至于混得这么惨。可同行不地道啊那些明明分配到的订单做都做不完了,竟然还要跑下来抢生意,自产自销到群众阶级里。他们不但规模大,而且设备也比较先进,甚至连款式也要好看不少,价格也相差不多,这你让他们怎么生存下去
    还不止他们一家。不少没有订单分配的布衣厂大体都差不多,除了少部分有着自己自身特色优势的工厂能够勉强活下去,大多都是靠着国家给养着,连保本经营都难以维持。只能时不时的跑去上级管理部门去哭诉,求着给点活路弄点订单。
    就连工人们过得都是苦哈哈的,虽然说工资是公家定的,可那也是要有事情做才有钱发的啊,一个月里在家待机半个月,工资还不到人家的一半多。还经常发成品衣服抵工资,只能说是能够养活自己的程度,可家里人也是要吃用的啊。
    大部分有别的门路的早就离开了,剩下来的都基本是些年级比较大或者实在找不到别的出路的工人。
    林可需要面对的问题太多了,若是可以的话他都想跑回轧钢厂去了。
    一个人静静地待了会,叹了口气,总是要去面对的。
    找来了车间主任,两人一同到成品库房去看了看。
    衣服并不太多,除了一批上任厂长求来的附近玻璃厂的工服订单,还摆着不少的看着就觉得厚重的棉大衣和棉裤。这些都是冬季积压下来卖不出去的成品,还有少量的夏季成品。
    款式老土,做工也很粗糙,但出奇的是质量还不错,非常结实,林可自己用力的扯了好几次。
    对着跟上来的车间主任问了下为什么卖不出去,可对方却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一个劲地说争不过那些大厂,是那些大厂太无耻了,自己的订单都做不完,还跑下来和他们抢活计,上级领导又不去管云云,一个劲地吐着苦水。
    懒得听他的解释,林可转而问了下成本和对外销售的价格。
    这个年头运输还不发达,成本也不便宜,像一件夏季汗衫成本大概在071元左右,收卖的价格是由国家制定的,上下浮动的区间并不多卖到13165元。
    冬季的就更贵了,成本能够去到34块钱,售卖价格大概在152倍左右。
    基本所有的针织品价格都是按照成本价的15到2倍左右出售的。
    本身就没什么赚头,买的人少,竞争对手还t贼多,价格也不归自己说的算,竞争手段被限制得死死的,活不下去倒也是正常。
    而且销售人员也没有丝毫的服务意识,态度一般都好不到哪里去,都属于那种爱买买不爱滚的无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