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五十二章 人口填充(第2/2页)  大明征服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大明就是他们的故乡!
    不愿意?怎么可能!
    所以现在难民艰难跋涉,与其说是在逃难,倒不如说是在奔向希望
    这些难民最终的目的地就是青海,青海地域辽阔,人口稀少,尽管能供耕作产粮的地不算多,但是种植小麦c青稞c油菜这些作物不会成什么大问题,只要肯吃苦,养活一家子不会太费劲。
    这就是朱厚炜亲自制定的人口填充计划,以东南难民填充青海c西域,弥补人口空缺,弱化东南百姓密布,为以后大明百姓进驻东南做好准备!
    对于这些难民,朱厚炜同样制定了相应政策,也就是文化及语言同化,要求这些百姓必须撇弃故国语言,把自己真正当成大明百姓,学会大明官话,十年过渡期,十年之后能流利说一口官话的百
    姓,赋税减半,不能的增加一倍!
    东南诸国人口本就没多少,经过十字军的烧杀抢掠,外加海量的百姓逃难,等到最后诸国灭亡,估计也就只有那些逃进深山当中的原住民还能掀起一丝风浪,不过,这点风浪对于大明而言不会太大。
    毕竟让百姓对大明产生归属感,本身就是朱厚炜的拿手好戏,忍受够了压榨的诸国百姓,陡然间碰到爱民如子,惠民政策层出不穷的大明人皇,他们有什么理由暴乱!
    这年头,别说是小邦,就连大明百姓都没有多少的民族观念意识,历史上满清入关,要不是多尔衮颁布‘剃发令’,还号称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都不可能激起万民的强烈抵抗。
    可最后呢?
    在满清的血腥屠杀下,华夏最终还是迎来了近三百年的黑暗时代。
    满清灭亡,封建帝制彻底结束,一次次的学生运动促发民族意识觉醒,等到倭寇侵略华夏之时,数不清的仁人志士走上了反抗侵略,驱逐倭寇的革命道路,谱写了一曲曲慷慨激昂的悲壮之歌!
    所以在朱厚炜看来,想要一个民族产生向心力和凝聚力,家国观念和民族荣誉感,必不可少!
    如今这个封建时代,委实还差的太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