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7章 白叠种子(第1/2页)  大唐朝请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免费小说阅读[ts]更新快☆
    张军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胡油,芝麻油。抬起手在鼻子上闻了闻,感觉没闻出来什么,又去大娘子头上抓了抓来闻。
    可能是心里作用,闻着确实有点芝麻油的味道了,其实油里还混了香料。
    这就是这个时代贵妇打理头发的方式,抹油,抹猪油,抹芝麻油,往里面加香料,加胡椒
    男人也抹,不过没女人用的加这么多东西。
    大唐有法律规定,官员必须十天一洗头。这也是十天一沐的来由,估计是皇帝也被一群大臣的头油味儿给薰的受不了了。
    “郎君不喜么?”
    “不是不喜,只是油腻易吸灰尘,积污纳垢有些快。待我琢磨一下,想个好的法子出来。”
    大娘子点了点头:“郎君说桂布吴绵,吴绵奴奴知道,桂布是何物?”
    张军想了想,问媳妇:“可曾见过白叠子?”
    大娘子想了想,点了点头:“见过,花成像云一样,轻巧细白,却是没有香味。”
    白叠子就是棉花,在784年这会儿,两广一带已经出现了用棉花织的布,只不过不是主流,并没有形成太大的影响,造价也相当高。
    唐代,西域和岭南诸地都出现了棉花的养殖,不过大多是做为景观,当花养。
    西域是小棉,也就是非洲棉,果小产量低,岭南诸地是中棉,亚洲棉,产量和质量都要高于西域小棉。
    而且在西域地区和岭南一些地方也出现了棉布产品,一些少数民族用它来制作服装。
    桂布就是比较成熟的一种棉布了,产于现在广西福建一带,主要是哀牢族(傣族?)用来做衣物包头。
    产量低,流传少,价格高,只是在一些高门大户中才偶尔能见到。
    吴绵就比较好理解了,厚的丝绸制品,还有冬天往衣服里填充的丝织物被统称为绵。吴就是江南一带。
    “白叠子当做花景却是浪费了,此物最适织布,所成之布厚实柔软,贴身,无需捣弄,抵御风寒也好过丝绢。
    此物还可直接填入衣衾以用来冬日保暖,轻柔,效果比丝绵要好上百倍只是产地太过偏远,还需想想办法。”
    “郎君可是想弄过来种植?”
    “嗯,一旦此物大量种植纺织,冬日就好过多了,不需再为寒冷愁苦。”
    “桂布就是用这白叠子织就的么?”
    “正是。现在西域和桂地已经用此物织布了,只是太过稀少,路途遥远了些。”
    “可好种植?”
    “若是大面积栽种,气候日晒很重要,到是有适宜的地方,鄜坊节镇黄河以西之地均可,到正好是某所辖之地。”
    大娘子想了一下:“那郎君就缺种子了奴奴召集府内的乡君县君郡君来府上聚聚,大家出出主意,可好?”
    张军点了点头,笑着说:“到是可行,不过并不容易。一朵白叠含籽少则七八枚,多则二三十枚不等,一亩需近万枚。若想成衣制衾总得有万亩以上,十万亩也不嫌多。
    你却算算需要多少种子?可能收集上来?”
    大娘子就懵了,术数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那就和现代普通人研究天文一样,不在操作范围之内呀,就是知道多,极多极多。
    “需三千万朵白叠子花。”张军给出了答案:“这个急切不来,需要慢慢将养,若是有机会可先在府中养一些,便先当做花吧,收集种籽即可。”
    大娘子点了点头,有些失神,不知道琢磨什么。
    “等圣驾回京,我便着人去桂地,看看能不能买些种子回来,此事不需你来操心。”
    “是。”大娘子点了点头,有些不太开心。本来以为能帮上忙的,结果发现根本行不通。
    张军伸手在娘子鼻子上捏了一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