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0章 李部毁营(第1/2页)  大唐朝请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就是张军的计划。  让赵贵先带着陇右老营的人伪装要跟着李怀兴东进河中,先去占了蒲州,把州防公仓一应东西先拿到手。  然后等到李怀兴诸军到达蒲州附近的时候,张良会引兵攻蒲州,这样赵贵先再以兵败为由让出蒲州去占同州,然后就据在那里不用动了。  如果分析的没有错,李怀光到时候会令赵贵先守同州,做为河中与长安的第一道屏障。这样,就是以李怀光的名义占了同州,张军再以大唐名义取回即可。  又是一道天大军功,而且不费一兵一卒,甚至都不用兵马,去封信就行了。  同州防御是长安屏障的重要一环,军事地位相当高,和潼关南北呼应,如果失了长安就漏了,同理,如果夺回就是大功一件,封个候基本没问题。  陇右老营用过晌开拔,悄无声息的奔赴蒲州而去,张军在营中溜达了一圈儿,把两个营长叫过来开了个小会布置了一下,这才纵马返回泾阳城。  接下来连续两天无事,邠州与梁州信使相继带着任务返回。  张军每日里看军士操练,自己写一点计划,把现在的事情规拿整理整理,两天的时间就过去了,到也充实。  第三日,兴元元年三月二十五。  卯正两刻,军营里已经用了早晌,开始呼呼喝喝的开始了例行训练。  “报。郎君,游击回报。”  “进来。”  “郎君,洪渎原起大火,烟弥数十仞,城外可见。健儿等探视,自洪渎原以南火头无数,疑为李部诸军烧营所至,特急来报。”  “你们过河了”  “因浓烟翻滚,这才叫健儿们去一探究竟。”张军平时不让游击们过河,以免无谓的损失。  “罢了,怀表,今日游击记功一件。都回来吧,不用探了。”  “诺。”  “着人去三原富平,通报,李部毁营,加紧城防戒备。”  “诺。”  “着军曹补给军械,各营整肃备战。”  “诺。”  “帮某着甲。”  过去一个来月,张军终于再一次穿上了全套明光铠,这会儿穿着与冬季又不相同,不再那么冰冷了。  除了两边的有些羞耻,这具铠甲还是相当漂亮的,很威武,也很有安全感。  这玩艺儿之所以叫明光铠,这两个功不可没,在阳光下,这两个光可照人,通明瓦亮,所以才有了这个名字。  也不知道发明铠甲那个家伙是怎么想的。  很快,营中响起哨音,军士们开始集结武装,游击三人一组从西门北门出发,去友军通报军情。  其实有狼烟,城上有峰火台,只要点燃那边大营就能看到,但是敌军也能看到。  距离这边最近的洪渎原直线距离不过二十几里,且洪渎原在高台上,泾阳城在低处,狼烟一起看的明明白白。  人一过万无边无沿,李怀光几万大军可不是都在咸阳城,一营两千多人,分了十几座大营,从咸阳一直排到了洪渎原这边,延绵十数里。  其实这里面大部分都是营夫杂役,没有办法,这个时代打仗就是这么费劲儿,一个战卒就要有三个夫役伺应,两万大军下来就是起码七八万人了。  如果不是因为粮草问题,这里面一大半人早就走了,是李怀光一直用粮草安抚着。而这粮草还不是他的,其实是李晟给的。  李晟带人从李部大营脱出驻扎东渭桥的时候,也不敢就说反出来,是一边和皇帝联系,一边对李怀光说出来找粮料,把这边几州的公仓都给李怀光送了过去,这才换来了时间。  而李怀光也就是靠着这些粮料维持着大军。军队离不开粮料,这些人也就离不开他。  张增这个诸军粮料使其实算是李晟的部下粮草官,李晟是诸道兵马副元帅。  这会儿从咸阳到洪渎原一片火光,正是李怀光怒了朱泚,毁营拔寨要走河中。毁营的目的就是把不能带走的全部烧光,垃圾都不给朱泚留下。  然后他向部下诸军下令,掠。从咸阳出来一直到同州,他要求鸡犬不留,能带走的全带走,不能带走的全烧光。谁带的等到了河中就归谁。  他还命令鄜坊诸军回去抬属,就是回鄜坊二州各县带上家属,顺便把各县掠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