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3章 廊下之食(第1/2页)  大唐朝请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喝。”张军单手执刀,闷喝一声砍断面前的刀靶,看着光滑的刀口满意的点了点头。  站在一边的亲兵适时的送来温水面巾牙刷青盐末,张军把横刀交给亲兵,取水洗脸刷牙。他不是用不到牙膏,实在是中药味太浓,他有点受不了,只是隔段时间用一次保护牙齿。  经过不断的训练,他现在对这具身体的掌握已经达到了圆融贯通,身体的技艺记忆以及力量都已经是他的本能了,很是畅快。  洗罢脸,去进小食,也就是吃早饭。  唐代称早饭为小食,军营里称早晌。有品秩的官员,小食与中饭都是国家管的,从中央到地方都有按品级而建的食堂。  相是独立的小餐厅,叫堂厨,吃的和皇帝是一样的,御膳房出品。  而其他品秩官员吃的叫公厨。公厨分为两种,一种叫廊下食,是给朝参官员准备的,一种叫百司公厨,是给不参加朝参的官员准备的。  廊下食顾名思议,就是在朝房的走廊里摆上食物供官员取用。  一般是百盘食物,三头羊,蔬菜水果时鲜什么的应有尽有。其实就是高级自助餐。  公厨和廊下食差不多,只是按官员品级菜品有所增减,每逢节日都会有特殊节日食物。还提供酒。  唐代的朝参,也就是早朝没有后面朝代那么严苛,是日出上朝,日中散朝。  也不是大家都需要上朝,四品以下的一个月参加六次,三品和三品以上的一个月九次,平时都是在自己的办公室上班,比较舒服。  只有皇帝比较倚重喜欢的重臣阁老,每天都要去议事堂,随时等候皇帝的召见询问。  唐朝的相很多,也不分什么文武,到了一定份上都会挂一个同平章事,或者仪同三司,就是拜相了,都可以进政事堂,或者直接找皇帝老大聊天。  这么说吧,三省的正副主官,六部的主官和部分次官,各卫的将军和部分副将,各府牧,都护,都督,上州州牧,各地军节度使,靖绥使,观察使,防御使,都团练  这些都是相,可以参政议政的。总有五六七八十个。  由此也可见唐代皇家的宽宏,是真正议会制的施政方针。    小食就是粥饼,也就是稀饭包子和各种馅饼,配上菜肉水果,相当丰盛。  早练过后的张军其实挺想冲个澡,可是没有条件,看来浴池这事儿得赶早。不舒服啊。  也没用亲兵把饭食拎过来,自己去食堂吃了一口,也就当散步了,还能和府里这些中下层官员们时常见见,说几句什么的。  吃过饭溜溜达达往衙堂走,就有游击匆匆过来报告:孟保部昨日已过了麟州,今日午时前后到达天兴。  这个消息并不意外,张军自己估计的也差不多,其实邠州离凤翔不远,只是这会儿山路难行,人又多,要慢了一些。  麟州就已经是凤翔属地了,距天兴七十多里,快马一个小时的事儿。唐里三百多米  “沿途游击观察,见旆旗所在,孟部四千余众,徙属已近两万,嘱加急报来,问询应对。”  这个就是意外了。张军在头上抓了两把,有点晕菜。两千来兵马,怎么跑过来四千多,翻了一番了。  这事儿想不明白,也不用想,但随军家属近两万,这个就有点大条。好家伙,多出来三分之一了,往哪床  张军是欢迎多来点人的,在这个年代,人就是生产力嘛。  安史之后,大唐人口杀球没人了,从五千万降到不足两千万疆域缩减,而且里面有胡夷部属,人家独立了,现在的情况就是缺人。  吐蕃回鹘什么的,还经常跑过来掠人。他们的人口也不够用。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明代。打草谷可不是烧杀抢,掠才是重点,就是抓人。  “仓曹何在”张军扭头问亲兵。  “呃,”亲兵愣了一下,才说:“今日长史在县衙处,与刘少尹议政。”  张军拍了拍脑袋,对,李应右已经是长史了,不能叫仓曹了。还有张良,现在是都兵马使,自己得记住。得弄个小册子记录一下。  主要就是这时候的职官名称太生僻难记,还复杂,当初上学又不教这些,记不住也正常。咱们的学校从来不重视自己的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