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36 还是被套路了(第1/4页)  进击的导演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4200字的大章,相当于两更啊,等于今天加了一更,更四章了,这章量大管饱,大伙是不是也得表示表示??)
    “那,子雄,作为导演你怎么看待中国与美国在电影制作上的差距与区别?”把电影的大问题聊完,尹子雄身上最值得聊的可能就是中美电影体验者的话题了。
    这文案做的是有针对性的。
    “这又是一个大话题,说实在的,我们与好莱坞目前的区别与差距主要就在电影工业体系上的区别与差距,人家好莱坞现存的运作模式都是上百年的,所以他们的工作流程,人才储蓄,新人培养,影视创新等各方面的机制都比我们完善与成熟,这是当下中美电影的最大区别与差距。”
    “当然,曾经我们也有这么一套机制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各大电影厂最顶盛的时期,我们除了拍摄设备与题材类别等有限的几个方面落后于好莱坞,在人才,后期,机制等各方面不算很差的,不说媲美好莱坞,在全球也算得上是电影工业产业链健全的第一档的存在。可惜了,全垮了。”
    “所以,像现在我们的灯光c摄影c美术c道具c服化c爆破队c特技车队c后期制作等很多方面都落后于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就是我们的人才断层了,我们的各大电影厂垮了之后,几十万的电影技术工人就消失了。”
    “再比如说在故事的创作上,好莱坞在研究故事及电影剧本上深入到什么程度呢?他们把剧本总结成了36种故事模式,还分成了三幕式结构,十五个段落。而且规定了五分钟一个小爽点,十分钟一个大爽点,三十分钟一个故事的重大转折点。大家看,这都流程化成这样了,这也是工业化的一种表现。有些人看不起这些流程化的东西,但它很管用,是好莱坞花了上百年总结出来的。”
    “所以,我们看好莱坞的电影总是那好看。因为他们在研究观众。”
    “而我们在研究评委。”朱君适时的插了一句话。
    尹子雄竖起了大挴指。
    “啪啪啪”观众鼓掌。
    “我们都知道产品的工业化就是流水线生产几乎一模一样的产品,那电影工业化是不是等于了流水线复制几乎一模一样的电影了呢?那岂不是说我们看到的电影就是重复的作品?电影的工业化与电影思想性艺术性以及创新的关系在哪?”
    尹子雄为朱君鼓掌,这个问题很核心,也很关键。很多人老是在想天天喊电影工业化,但电影不可能百分百工业化,这两者到底怎么共存与平衡的?
    “朱老师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很复杂,但也很简单。因为举一个例大家就明白了。比如说,造汽车。汽车是由上万个零件组装起来的,那汽车从设到生产是如何运转的呢?有好的的汽车工业化基础的国家,他们设计汽车的人或者创新汽车的人根本不用去考虑他们设计创新的这些零件能不能生产,他只考虑这些零件做出哪些调整后更加适合他的设计。”
    “如果一个国家的汽车生产做到了这种程度,那就只需要设计师出一张图纸,然后就会有成熟工业链上的供应商帮你生产出专业的零件出来,然后你的新汽车就造出来了。这就叫你们国家的汽车工业很完善与成熟。如果不能,就是这个国家的汽车产业没有工业化。比如设计师有非常好的想法,但他实现不了,为什么,因为他要的玻璃供商生产不出来,他要的轮胎供应商生产不出来,他要的别的什么,现有的供应商统统生产不出来。这就叫这个国家的工业化基础很差,不说这个国家生产的汽车质量怎么样,最起码这样的国家汽车工业创新是发展不起来的。”
    “电影也一样,比如说中国一个导演或者编剧想到了一个非常好的科幻电影剧本。但是,道具师做不出他想要的铠甲,武器与外星飞行器。美术师做不出他想要的城堡,后期公司做不出他想要的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