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649【急行追击】(第2/3页)  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百年前莫登庸篡取安南国政郑氏、阮氏的祖先带着一堆旧臣逃进哀牢山区又不知从哪儿寻到宗室拥立。这才渡过最艰难的岁月为后来复国赢得时间。
    如今郑梉陷入绝境立即想到自己的祖宗决定先逃进山里躲几年。
    当天下午郑梉就率领几万军队只带粮食和金银以最快速度朝西边山区撤离。
    这些家伙前脚离开城内的大同细作后脚就奔往下游报信。
    “站住!”
    细作半路遇到李定国的先锋部队他用汉话说道:“自己人谨慎行事没带腰牌。速速告之李将军郑梉向西逃了估计是要进山。升龙府也有百姓逃来莫氏正在围困升龙府!”
    李定国很快得知消息下令道:“全速追击不能让敌军逃进山里!”
    船只载着盔甲、火炮和粮食士卒手里只拿兵器在将近30度的天气顶着烈日沿河奔跑。好在河边修建了官道骑兵也能顺着官道跑否则到处是水田骑兵估计得弃马追击。
    奔至兴安城时李定国顺利接受城池只留几百人守城其余士卒渡河继续往西追去。
    而且接下来的路程没有河流之利粮食、盔甲、武器都得士兵自己带着。
    只见乡间田埂上数千大同士卒光着膀子慢跑。棉甲打包背在背上长枪、火铳、腰刀横放捆扎在棉甲上烈日之下一个个热得浑身冒汗就像刚从水里捞起来的一样。
    骑兵的战马全部留在兴安城临时转换为步兵急行军——没有官道遍地水田战马的前进速度很慢。
    至于粮食每个士兵只带了三天的干粮腰间还有个装着凉白开的水壶。
    入夜之后也热得很郑梉的士兵纷纷抱怨搬运辎重的民夫更是又热又累。
    郑梉一大把年纪了也有些扛不住下令道:“全军原地休息不可随地乱走天亮之后继续赶路!”
    加上民夫和乡勇足足几万大军就这样在田间地头停下。别说什么阵型了乱七八糟延伸好几里传达军令都得搞半天。
    郑梉觉得自己很安全汉兵距离还远不可能飞过来攻击他。
    各部军官命令士卒采集野草点燃之后用来熏跑蚊虫。都是蒿、艾之类的野草野外随处可见农民就靠这玩意儿驱蚊。
    一时间田野里浓烟弥漫间杂传来饭香味。
    就在开饭之时部队后方传来异动接着又是一阵喊杀声。
    郑柞浑身血污前来汇报:“父亲有士绅带着乡勇逃跑孩儿已经压住了!各处都安排了精锐看守谁敢做逃兵就别想看到明天的太阳!”
    出现逃兵再正常不过。
    这几万大军七成以上是民夫和乡勇。乡勇部队的将领都是各地的勤王士绅。
    让士绅们募兵勤王可以可让他们舍弃家业进山而且不晓得要躲多少年那简直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郑梉对儿子的快速反应表示赞赏夸了几句之后吩咐道:“军中皆男子不知要在山中逗留几载没有女人是要坏事的。在进山之前扫荡山外村社妇人全抓了随军分配给士卒做妻子。”
    郑梉想了想说道:“为防士卒逃跑现在就去传令。告之他们明日可沿途劫掠但每人只准抢一个妇人抢太多了不利于快速行军。”
    就这种搞法大同军根本不用急行军正常速度都能追上。
    郑柞立即派人传令全军听说可以沿途劫掠士气稍微有些恢复。特别是那些军中光棍儿甚至还兴奋起来他们马上就能抢老婆了。甚至一个个打定主意要抢地主家的小姐长得丑的一律不要!
    郑梉对儿子说:“当初莫氏篡权先祖也是带着数万军民进山厉兵秣马十三年终成大业!你莫要灰心丧气先祖能在山中蛰伏十三年我们也可以再来一个十三年。只要抓住良机必然可以复国!”
    “孩儿谨记!”郑柞被几句话激励了志气。
    其实当时带着军民进山的是阮氏的先祖阮淦。而郑氏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