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百五十七章皇家(给书友“孝一”的打赏加更)(第1/2页)  娇女种田,掌家娘子俏夫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皇帝闻言抬眼看向一脸憨笑的益州王,没觉着他老和瘦,反而面色红润,看着比他过得好多了。</p>

    但他还是点了点头。</p>

    太后便叹气,“这孩子的封地被削去了一半,日子过得苦呢,你是他亲哥哥,也不说心疼心疼他。”</p>

    皇帝眉眼一跳,什么时候削去一半了,明明只削了三分之一都不到。</p>

    皇帝脸上也浮现出心疼,与太后道:“母后且再等等,犍尾堰的事才过去不久,今年刚重新收税呢,听说益州的灾民安置的不是很好,大臣们都很有怨言,此时恢复恐怕很难,再等两年吧。”</p>

    皇帝看向益州王道:“五弟,等益州的灾民都安置好了,过两年朝廷快忘记这事了朕便将封地重新拨给你,或者你有看上的,换一块地方也行。”</p>

    益州王还没说话,太后便快嘴道:“他好容易在益州住习惯了换到哪儿去?要我说你把益州附近几个县州给他就行了,免得换来换去的还水土不服。”</p>

    皇帝笑着点头应是。</p>

    见他赞同,太后的面色这才好看点儿,问道:“对了,这水灾都过去四年多了,怎么还没安置好流民?益州的刺史和县令是干什么吃的?”</p>

    皇帝笑道:“华阳县县令是唐明辉的儿子,朕看了他的折子,头两年他就上书说在华阳县任官很难,说他到任上时,以前灾民们留下的田地全都消失不见了,一时不知该如何安置灾民,所以和朕请罪呢。“</p>

    太后便沉默了一下,她看了一眼小儿子,见他低着头,便扭头和皇帝道:“唐明辉的儿子不过及冠吧?”</p>

    “那倒不是,有二十五六了吧。”</p>

    “那也小,年轻人办事不牢靠,一点儿小事便与你抱怨,这天下这么多难事,难道都要皇帝一个人去操心?那要他们那些臣工干什么?”</p>

    皇帝笑着点头,“母后说的是。”</p>

    太后也不想就这个话题继续下去,她怕越说越崩,干脆转到了安全的话题上,她伸手指了一个青年道:“你没来前,新安写了一首诗,我读着很好,你也来品一品。”</p>

    转头看见太子等人,笑道:“太子们也来试着做一首看看。”</p>

    太子可不喜欢作诗,但皇祖母都那么说了,他还能拒绝吗?</p>

    他瞥眼看向几个弟弟。</p>

    老三李理立即凑上去乐道:“皇祖母,您给新安郡王出了什么题?”</p>

    “叫什么新安郡王呀,叫大堂兄,”太后嗔道,“你们可是兄弟,自家人不要如此客套。”</p>

    “是,是,皇祖母说得对,您给大堂兄出了什么题?”</p>

    皇帝的脸色好看了点儿,在座位上坐下,干脆将益州王叫到下首说话,任由孩子们去太后那儿玩。</p>

    他几个儿子,不论刚学会走路说话的七皇子和刚上学的六皇子,上至太子,下至五皇子,作诗能拿得出手的也就老三了。</p>

    有时候皇帝自己心里都很疑惑,他生的几个儿子怎么都不像他呢?</p>

    皇后拉着益州王妃笑盈盈的进门时,殿内正一片热闹,李理做了一首好诗,正把太后逗得哈哈大笑,兄弟和堂兄弟们都在互相恭维,好一片其乐融融。</p&g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