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8、教育是永恒难题(第2/3页)  穿到清朝后的四世人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e863;脑筋思索。

    “容瑶,你可以边吃边想。”布木布泰将装着翠玉豆糕的彩瓷碟往容瑶手边推了推。

    容瑶又拿起一块翠玉豆糕。突然计上心头,“有法子了。”

    “什么办法?”布木布泰急忙凑了凑身子问道。

    “首先解决这个习文习武如何平衡的问题。可以先文武分开考查一下,摸清每个孩子擅长读书还是擅长骑射,有所侧重地学习书籍或者骑射。擅长读书的孩子以在文源阁读书为主,擅长骑射的孩子以在旗营校武场练习骑射为主。”容瑶说出自己的方法,“但是,读书的孩子也要练习骑

    射,以练习骑射为主的孩子也要读书。”

    感谢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位伟大的思想家,教会她用以解决矛盾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方法论。

    布木布泰听后,说道:“这个法子,确实不错。其实很多不爱坐在屋内读书的孩子,一般都喜欢去练习骑射。不过,会不会这样不爱读书的孩子更加不爱读书?”

    容瑶对布木布泰真的是刮目相看,这么直中要害地点出问题所在。

    容瑶笑道:“那就用月制考查,来规范他。每月月底考查一次本月所学习的书籍知识,若是书籍答的不好,下个月可以停止骑射的练习了。不过……”

    “不过什么?这个法子不错呀!”布木布泰问道。

    “我不提倡使用这个法子。”容瑶说道,“大清需要谋臣,也需要将军。有的孩子性格与爱好决定他更适合成为一名武将,有的孩子性格与爱好决定他更适合做为一位文臣。过分压制孩子的喜好,只会适得其反,甚至影响其所擅长的发展。”

    布木布泰同意容瑶的这番话:“是这个道理。就比如说,英亲王那种性格的人是怎么好好读书都不会成为文臣的。”

    容瑶听闻后,不由得轻笑。布木布泰看得也是清楚明了,多尔衮的这个亲哥哥鲁莽自大的性格确实是一辈子都成为不了圆滑机智的谋臣的。这有性格的原因,也有后天教育失败的原因。

    “其实,越是带兵打仗的将领越是需要读书。《资治通鉴》中不就有一篇是讲孙权规劝吕子明读书的吗?”容瑶想起自己看过的《资治通鉴》中的孙权劝学文篇。

    布木布泰有些吃惊道:“你也喜欢看《资治通鉴》?”

    “称不上喜欢,只是闲来无聊时翻了翻,恰好看过这一篇。”容瑶笑着回答道。她只能这般同布木布泰说了,她总不能同她讲这是自己上中学的时候,语文课本里的一篇文言文吧。

    “行,那就按你的法子来。要是有哪个孩子多次不好好读书,就送回各宫或者各府自己管教数日,再去文源阁或者校武场学习。”布木布泰下了决定。

    容瑶觉得这个法子是不错的。“娘娘,我还有个法子,不知道您允不允?”

    “什么法子?快说来

    听听。”布木布泰说道。

    “各位格格都是满清女儿,老祖宗的马背上的技艺也不能丢啊。娘娘小时候在科尔沁广袤无垠的草原上长大,一定骑马追风过。如今格格们,都在盛京城中长大,除了偶尔有机会去御马场见见马匹也无旁的机会了。”容瑶说出自己的想法。

    布木布泰听了容瑶的话,情不自禁地说道:“是啊,我时常回想起,小时候还在科尔沁的时候,随着哥哥骑马的日子,真的是快乐无比。”何止是时常会想,她多次睡梦中都是自己在科尔沁大草原上策马飞驰的景象。“这一点我会去同皇上说的,若是有哪家的格格想要学骑马,也可去练习骑马。”

    “那我先替我家东娥报个名。”容瑶脱口而出。

    “报个名是什么意思?”布木布泰疑惑道。

    “……报个名,就是……提前同你说好,东娥学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