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慕鸿飞和药卿两个人正在一处小院做客。小院的主人是一位垂髫老人,穿着一人粗布衣袍,神色温和。旁边站着一位年纪不大的小童。 槐树下,三个人围坐在桌边,一边烹茶,一边说话,老人手里捧着书卷,神情专注,不时发出感慨赞叹。 “小小年纪就有如此造诣,实在是了不得啊。” 老人放下书卷,由衷的赞叹。 慕鸿飞道:“拙笔之作,您实在过誉了。” “这么说,那篇《论九吴兵法序》就是你写的?” 老人将茶叶放入沸水,看着茶叶在水中浮腾,“那篇文章字字珠玑,针砭利弊,见解独到非常人为之。当年褚老儿把那篇文章拿给老夫的时候,我们都猜想是哪位隐士高人,没想到竟然是会是一个黄毛丫头。可惜了,如果褚老儿活着,老夫真想看看他那副吃惊的模样!” 听到这些话,慕鸿飞立刻起身,一脸惭愧,“吴老过誉了,当初学生年少无知,学不尽用,对您的兵书用了过妄之言。如今您能不计前嫌指点我,已经让学生感激不尽,又怎当得起您如此评价呢。” 吴老抬手示意她坐下,“行了,过谦的话不必多说,你的来意我已经知晓,看在你那篇文章的份上,老夫给你一个机会。” “吴老请说,”慕鸿飞神色郑重。 这些日子她找到了当年慕员外夫妻失踪的一些消息,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缺了一些什么,后来打听到这位吴老曾经与慕员外交好。 吴老名吴应先,是一位兵法大家,他写过一本《九吴兵书》,此书是吴氏历代的兵法汇总,被当世兵家奉为经世之作。 当初慕鸿飞在书院读书,年少轻狂,发现了书中的用兵的弊端,写了一篇《论九吴兵法序》,文笔滔滔,极近褒贬之词。 自从知道这位吴老之后,慕鸿飞心中忐忑了许久,甚至已经做了空手而归的准备,却没想到对方竟然如此大度,实在让她惭愧。 茶水香味在不大的小院慢慢的飘散。 吴老端起茶水,慢慢细品,“你带来的茶叶不错,下回过来给我多带一些。” “学生明天就送过来。” 对方是兵法大家,慕鸿飞敬重对方才学,用师生之礼待之,反而更显尊重。更何况,有了他的帮助,沈家的事也该有个了解了。 慕鸿飞同药卿回到小院,忽然听到门外有人敲门,两人互相看了一眼,药卿起身去开门。 门外站着一位老妇人,是沈家那位姓贾的嬷嬷。 贾嬷嬷一脸焦急之色,推开药卿来到慕鸿飞面前,恳求道:“鸿飞小姐,老夫人重病,想要见您一面,请您跟我去沈府一趟吧。” “怎么突然生病了,我记得你家老夫人身体很好啊?” 然而,这话刚说完,贾嬷嬷顿时大哭起来,说沈老夫人郁结,整日忧心,话里话外就是要让慕鸿飞去往沈府。 慕鸿飞大概能猜出来沈家的目的,这些日子她有了新的东西,已经没有必要再与他们纠缠。 贾嬷嬷见慕鸿飞软硬不吃,心里着急,不由得口不择言起来,“鸿飞小姐,老夫人好歹是您的亲生祖母,您怎么能无动于衷呢,实在是太狠心了。” 这话说的声音极大,路过的人纷纷往这边侧目。 慕鸿飞不耐烦,要上前赶人,却被郑娘子拦住了。 她走到贾嬷嬷面前,一手掐腰,指着对方鼻子破口大骂,“不当人子的混账,当初我家姑娘孤苦无依的时候,怎么不见你们来,现在到来说什么长辈了,不就是欺负我家姑娘心善吗,告诉你,哪里来的赶紧回哪儿去,否则当心我拿扫把赶人。” 一番话,骂的贾嬷嬷灰头土脸,狼狈而回。 药卿在一旁一脸惊奇,“没想到郑娘子还有这样的本事,真叫人刮目相看。” 郑娘子关了门,被夸的脸色通红,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小妇人也是看不惯她们胡乱污蔑人名声,只望姑娘别怪我擅作主张就好了。” 慕鸿飞当然不会怪她,还给她加了工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