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3章 熬年夜(第1/2页)  王妃吃香喝辣搞事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春节当晚,京城内锣鼓喧天,咚咚咚的吹锣打鼓声把暗暗的黑夜敲得粉碎,各家各户的大红灯笼照得黑夜如同白昼一般。

    尽管天气十分寒冷,天空中时不时地飘落下来几片雪花,熬年夜、守夜的人们仍然冒着严寒走出家门,举着火把,比较谨慎的人还戴着面纱,敲着锣鼓走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祈求新年要有好的运气和更多的财富。

    按照大昭国的习俗,在春节也就是新年的晚上大人和小孩子都不睡觉,俗称“守年夜”,熬的时间越长,表示人寿越长,明年的念头越好。

    他们会围坐在火炉旁听爷爷奶奶和长辈们将家族的故事或是往年发生的令人难忘的事情,大家边吃边谈,家中的长辈会把炉火烧得旺旺的,象征未来的日子红红火火兴旺发达。

    京城内的百姓们把竹竿桐木截成一段一段的放在火盆中烧,发生噼里啪啦的声音,把年吓跑。

    外面噼里啪啦的声音越来越大,表示着越能将霉运赶走,新的一年迎来好的兆头。

    谭洛、李墨和太妃正在前厅一起用晚膳,府上的丫鬟婢女和侍卫们也聚在后院一起吃饭,熬年夜。前厅和后院分别摆放着烧了很旺的火炉,红彤彤的十分暖和。

    前厅的圆桌上摆着的年夜饭也是十分的丰盛,有红烧鸡头和红烧鸡翅,寓意清泰平安,鸡翅寓意以后展翅高飞,吃鸡头寓意以后能够出人头地,顺王妃的王爷和王妃自然是已经出人头地了,吃鸡头是为了保住现在所拥有的地位和财富。

    金黄的炸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腐竹和花生,寓意“富足”和多生多子;红烧鲫鱼,寓意年年有余,还有芝麻等菜。

    丫鬟们不断上着菜,鱼是宴席上最后一道菜,端上桌基本上是不吃留下它,意味着“年年有余”,像京城这样的地方,年饭时吃鱼,要留头留尾到明年(即年初),表达新年“有头有尾”的祈愿。

    除了荤菜,桌上也有很多素菜,主要是荤菜吃多了不好消化,为了照顾太妃的胃口,桌子上还摆上了清炒莲花白、菠菜汤、玉米蕨菜等。

    丫鬟们上齐了菜后,太妃便让下人们都去休息了,今晚不再需要有人来照顾。

    “外面是什么声音啊?”太妃拿着筷子的手顿了顿,她夹起了一块年糕放在了口中。

    往年李墨都在边疆守卫,过年的时候也不见得能回来,每年太妃都是觉得府上冷冷清清的,很早就上床歇息了。

    如今天下太平,自己的儿子回来了,而且还娶了一位王妃,王府都热闹了不少。

    “应该是下人们在后院烧竹竿。”谭洛说道。

    之前她去查看春节的备用物品时,看到墙角堆放了很多竹竿和桐木。

    “嗯,在赶“年”,据说这‘年’是一种凶残无比,而且十分狡猾的一种动物,每年呢都会在年终的时候,一年快要过完的时候来到人间,破坏人们辛勤劳动的果实,有时还会吃人。”李墨舀了一勺菠菜汤放在了太妃的面前。

    “所以,百姓们害怕年的到来,因此就把除夕的夜晚叫做过年,也就是过关口的意思。”李墨继续说,谭洛点头,她也知道年的来历,只不过听了李墨的话后,更清楚了。

    “我也记得小时候祖母讲过,这年最怕火烧爆竹桐木的噼里啪啦的声音,因此,过年的时候就有了敲锣打鼓放鞭炮的习俗。”

    “是啊,今年这声音似乎是尤其的大。”

    外面的鞭炮一响,就意味着这年开始过了。

    谭洛和李墨站起身,跪拜在地上,“儿臣给母后拜年,祝母后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臣妾给母后拜年,祝母后年年岁岁身长健,岁岁朝朝笑开怀!”谭洛递给太妃一个盒子,里面装着七个香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