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九十六章 收获不小(第1/3页)  明末之海上雄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今年咱账面上倒是赚了三十多万两银子,如果加上杀卖龙延香的二十万两和在南日缴获的十万两,一共收入有六十万两。</p>

    可咱花的也多,光是淡水建城、移民就划去了二十万两。</p>

    加上每个月购买精铁、火药的银子一年下来已经超过了十五万两,加上兄弟们的饷银,也花了十五万两,咱账面上只有不到二十万两了</p>

    这还要分出去几万两给其他帮伙,过年兄弟们的饷银和奖励估计也得十万两,到时候咱库房可又要空了。”</p>

    陈公赞说完,不由长叹一口气,这简直是花钱如流水啊。</p>

    虽然打通了和皮岛之间的贸易,可现在货栈还没建成,郭大牛带着几万担粮食去了北方,人也还没回来。</p>

    这些粮食也都是商帮垫付进去的,资金没有回笼,这种大宗交易,对于鱼鹰来说也是头一次。</p>

    资金回笼周期长,见效慢,只有挺过一段时间才能慢慢的扭转局势。</p>

    养兵千日,用在一时。</p>

    道理一点没错,但这军费也高的吓人。</p>

    在后世时,唐学志从军十载,却从来不用担心这军饷、军费从哪里来。</p>

    如今鱼鹰正直蓬勃发展时期,所有盈利几乎大部分都用来发展装备,扩充实力。</p>

    移民政策,乃是鱼鹰长期发展策略,这一点决不能动摇。</p>

    军事装备,军力的发展,也不能有任何松懈。</p>

    虽然鱼鹰实力较之以前强大了许多,但是周边环境依旧不容乐观。</p>

    满清崛起,西洋横行。</p>

    处于大航海时代末期,鱼鹰一定得抓住机遇,也必须抓住机遇,大时代面前,不进则退。</p>

    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被淘汰,唐学志顿感肩上的担子不轻了。</p>

    不过鱼鹰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办法总比困难多。</p>

    唐学志见陈公赞这么急,原来是因为库房空了的原因,便安慰他道:</p>

    “这事陈兄不必担心,账面上不是还有二十万两吗,还有存在钱庄的那十万两造船款,必要的时候也能拿来顶一顶。”</p>

    只是自己也没想到,光是明城就花去了二十多万两。</p>

    这也难怪了,虽然大陈山每月的盈利就有三万多两,等皮岛的贸易线正式建成,月收入就可以达到五万两以上。</p>

    不过现在靠鱼鹰饷银养活的除了六千多名士兵外,还有四五千的工匠,总共达万人以上,就算五万两银子也有些拮据。</p>

    要不是自己时不时的打打野食,还真有些撑不下去。</p>

    “唐爷,您找我。”这时,李大山出现在总堂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