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优秀女职工 1(第1/3页)  生命的继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981年的秋天, 冰兰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平阳第三棉纺厂,高考没考上只能进工厂。平阳市地处中原,是棉花产区, 市里最多的也就是棉纺厂, 不去棉纺厂就去猪鬃厂、冷冻厂、麻袋厂,至于肉联厂、印刷厂、挂面厂、罐头厂的想去也去不了, 说是招工,基本上都是内招。

    就棉纺厂这种厂子招工首先要解决子弟问题, 冰兰的爸爸林清江是第三棉纺厂的修理工,冰兰作为子弟才有资格考进来。其实她一点也不想来, 可是刚接手了原主身体只好好好上班,好好赚钱。

    冰兰上面一哥一姐,下面一个弟弟, 一家子住在厂子分给的一间半瓦房内。之所以叫一间半是她家与另一家合住一个院子。院子不大,三间正房正好一家一间半, 两边的厢房都是后建的。

    冰兰家的三间厢房一侧墙就是院墙, 不然这些人都住哪儿?对门同样建了三间厢房,两家之间只剩下走人的过道,像他们这样的人家不在少数, 谁让厂子住房一直紧张?能分到房子就不错了。

    好在那几年林家大哥大姐都下乡, 从去年才陆续回来,大哥林东阳一回来就是一家子,大姐雅兰两口子在双方父母同意下已经定亲只是没结婚。留下来的冰兰和东青很有幸运还能上学, 只是冰兰学习一般没考上大学,回头正好单位招工便考工上班。

    棉纺厂最不好干也最没人愿意去的就是细纱挡车工,冰兰因为“考试分高”而被领导器重分到了那里,姑娘刚去就被高温湿热弄得晕倒了, 这不冰兰就来了。

    冰兰还真没干过这活,就是看都没看过,学了半个月总算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别的不说,接头和换纱锭是首先要学的。机器是连续作业,纱线不可能永远使不完,再说很多原因也会造成纱线断开,出现断头很正常,挡车工就是要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这就少不了换纱锭,接线头,接十个线头满分需要43秒,冰兰学了半月还停留在一分半钟。她的师傅是刘玉荣,一位干了十余年的老挡车工,人家手速十根线头能30秒接上,冰兰自叹不如。

    细纱车间三班倒,每班八小时,在棉纺厂上班唯一好处就是下班能洗澡。

    “小林,快点换衣服回家了!”那边刘玉荣喊道。

    厂子离着住房还有一段路,下班大家基本上没自行车的要结伴走,当然路远的有职工宿舍,像他们有家属房的就没宿舍了。

    冰兰麻利穿上衣服,等出来已经过了十二点半,外面秋风一凉,众人打了个哆嗦。

    “中秋节不知道厂子发什么?”抬头看看月亮,许辉道。

    “发啥还不看厂长的!我猜还是月饼苹果,能给两条鱼就不错了!”高桂芳道,“正好回婆家不用买东西”

    “你倒是会算计,你婆婆一看都知道是发的,发的东西到他们眼里就不个东西”张爱敏说起来又要说婆家怎么怎么了。当然是婆婆小姑的事多,挑三拣四等等。

    “我有吗?”冰兰插嘴问,她还在试用期,而且刚来的。

    “你是咱们厂工人咋没有?厂子敢没有你妈一定来厂子闹!”众人笑,原来她妈是出名的泼辣,冰兰也笑。刘玉荣道:“不过婶子是讲理人,这人只要占了理改正就是要争。”

    “你们去看《庐山恋》了吗?郭凯敏简直帅呆了!”

    “我也想看,可惜一票难求!”

    众人马上将话题引到了电影上,每期《大众电影》一面世就惹得众人纷抢。闲余时间聊这些的最多。

    后面叮铃铃自行车铃铛一响,众人不用看就知道是江丽娜,江丽娜是她们班班长,对象在厂子办公室,这群人也就她最先买了自行车。

    “谁上来?我带一段”

    “算啦!班长,我们走走凉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