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3章 豆麦酱(中)(第1/2页)  妙手生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说句实在话,东郊集市,含钏当真是熟得不能再熟。

    哪处的瓜甜,哪处的菜好,哪处的肉新鲜,哪处的鸡子是纯正的跑山鸡...

    她真是门儿清,至少能贾老板相较一二。

    越逛越觉得,食材少。

    这个食材少,是有对比的。

    往前在宫里,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无论啥,只要御膳房想要,内务府就四海八荒去采购。

    说要一只红嘴六爪的鸡,内务府可不敢供上绿嘴八爪的鸭子——谁知道是哪宫的贵人发了疯,指名道姓要吃个啥呀?御膳房要东西,开罪得起?

    无论何时,无论天南海北,御膳房的菜篓子什么都有。

    冬天有庐瓜,夏天有萝卜,一年四季都有鱼鲜河鲜海鲜,更有小牛肉、乳鸽、乳鸭...

    唉。

    狐假虎威的日子,可真是怀念呀。

    含钏挑挑拣拣铺子上的笋菜,再看看不远处的菘菜和隔壁摊位的葵菜,心里头叹了叹气,这日日都是这么些食材,她想换方儿做也没法子呀!矮子里面拔高子,挑了一篓子槐叶回去做冷淘吃,一小袋子荞麦仁、一小筐扁豆和三两乌梅,又跟贾老板定了猪蹄膀和羊肩肉。

    含钏一边挑着碗里头的,一边四处打望看着锅里头的,陡然眼神一亮,那日那位卖西湖三潭月莼菜的老伯又出现了!

    含钏过去一瞅。

    嗯。

    平平无奇小黄豆。

    没意思。

    含钏转身想走,却被老伯唤住,“小娘子,您是个识货的,您倒是看看咱这黄豆子是哪里的好东西呀!”

    黄豆而已。

    含钏转过身抓了把黄豆在手里,小双儿探过头来看,“啧”了一声,说道,“比咱们先前在东郊集市上买的豆子要大颗一些。”

    老伯一声“嘁”,“您仔细看看!再闻一闻!别的不敢说,就在这东郊集市,老汉家这豆子必定是最香最大的!”四下瞅了瞅,压低了声音,“看您是老主顾才跟您说,这豆子是山海关以北运过来的好货,走的也是漕帮上供的路子,这都是从内务府扣下的东西——您若不信,满市场转一转,您去看看咱说谎没?谁有这个底气和门路从山海关外运东西到东郊集市来卖?这骡马费、贡品和卖品,到底是两回事儿!”

    这倒是真的。

    宫里头进贡的食材,个头大、颜色鲜亮、味足味正,不存在集市里的菜品时而好时而弱的情况。

    这也很好理解。

    在东郊集市买东西,就是十中选一。

    宫里头用的食材,是百中选一、千中选一。

    以北京城为范畴选食材,和以整个大魏朝为范畴选食材,这能一样吗?

    含钏凑近闻了闻黄豆,一股豆类独有的腥气和清香扑鼻而来,确实比东郊集市其他铺子卖的豆子更好。

    含钏看了看那老伯,笑问,“您同内务府的关系倒是铁瓷儿,啥都能扣下?”

    老伯也笑起来,“您甭跟这儿打趣,鼠有鼠道,蛇有蛇道,这偌大北京城,一个匾额砸十个人,七个三品官儿...谁家里头没一两个得势的亲戚呀?您甭管老头子的食材哪里来,您只瞧着好不好、顶不顶尖,老汉跟您打包票,这东西清清白白、实实在在的,不就成了吗?”

    这话儿就说得委婉了。

    含钏乐呵呵地跟着笑,把手里黄豆放下,问了价。

    老伯眼珠子滴溜溜转三圈,想起前两天两缸莼菜卖了三两银子,狮子大开口,“也不收您多的,您若把这两筐子黄豆包圆,五十文,老汉给您送到府上。”

    五十文!

    小双儿咂舌!

    什么黄金豆呀!

    再好,也是豆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