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5章 小小发明,不值一提(第1/2页)  婿枕江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陶瓷是我国古代浓墨重彩的一笔,早在秦汉时期已经出现,唐朝时出现三彩陶以及白瓷,至此,瓷器开始发展,宋朝时已经鼎盛,元明时期的青花瓷更是达到了巅峰。

    虽说亚朝的历史走向有些偏差,仍旧出现了一些先进的手工业,就比如说陶瓷。

    侯爵城内,大部分的日常用品都自给自足,早在百年前已经修建了陶瓷坊,如今又经过几次修葺,规模也不算小。

    “能借夫君用几天吗?”陈旭搓着手,迫不及待的问道,他所谓的借用可不单纯是借用地方,也包括人力物力。

    罗昭兰点了点头,却还是疑惑的自语道“夫君还懂得烧陶瓷?”

    经过这段时间的朝夕相处,罗昭兰已经发现了陈旭诸多优点,甚至难以相信一个人能同时兼备如此多的本领。

    如今,陈旭再度语出惊人,想必是对烧瓷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

    陈旭也不多解释,一溜烟的跑向瓷器坊。罗昭兰军务繁忙,无暇顾及陈旭,心里竟是充满了期待感。

    一次又一次的事实证明,但凡陈旭要做的事情,不仅干的漂亮,甚至经常令人始料未及。

    比如萧继忌的订婚宴上,陈旭不仅帮侯爵府摆脱了危机,还吊打了敌人,甚至打劫了扬州侯爵,偿还了银满庄的债务,可谓是一箭多雕。

    又如这次,陈旭不仅解决了老百姓跟私军的吃盐问题,还迫使四大盐商倾家荡产,甚至一举拿下商会会长之职,解决了淮安侯爵一大心病。

    最起码,在陈旭的带领下,淮安府的经济会呈现良性发展的趋势,淮安侯爵再也不用担心这些奸商又要整出什么幺蛾子来。

    所以说,罗昭兰对陈旭的每一个决定都充满了期待,若不是因为脱不开身的话,定要陪在他身边见证奇迹。

    正如罗昭兰所说,陶瓷坊就在军器坊的旁边,大抵有数十亩地的规模,周围用篱笆圈着,正中间有个栅栏门,由两名门子守护。

    苏伯明这厮机灵的很,立刻在门子面前报出陈旭的身份。

    两名门子当然听过这如雷贯耳的名头,急忙恭敬的叩拜,并且大声的唱名。

    “这是要宠幸陶瓷坊了?”数名工匠谄笑着出门迎接,俱是希望陈旭能亲自指导。

    如今,陈旭的名号在整个侯爵城内传的沸沸扬扬,譬如以皂角煎炼盐巴、譬如用废铜烂铁制作马镫,极大的提高了骑兵战斗力,总之,陈旭已经成了神话般的存在,只要他去过的地方,必定能有本质的飞跃。

    工匠们不由自主的展开想象“莫非郡马爷能用黏土烧出玉杯玉碗?”

    纵然瓷器名贵,终究不及玉石,倘若陈旭真能用黏土烧出玉器的话,必定是一次颠覆性的技术,到时候想不挣大钱都难。

    陈旭大抵看了一眼,发现整个陶瓷坊内足有十多名工匠,再加上小工的话近五十人,勉强可以满足他的需求。

    除此之外,陶瓷坊内的两个馒头窑引起陈旭的注意。

    这种窑炉跟最开始的横穴窑、竖穴窑以及依山而建的龙窑有着相当的差别,顶部的椭圆结构可以让窑内的火焰重复利用,既节省能量又提高了温度,也增加了产量。

    对此,陈旭表示满意,最起码省去了重新修建馒头窑的时间。

    当前,两个馒头窑并未同时投用,大部分工人也处于闲暇状态,这倒不是工作态度问题,而是侯爵城用不了多少瓷器。

    数年前,侯爵城的瓷器还能外销,如今在技术上已经被一些商人赶超,利润低不说,销量也大幅度下降,久而久之,陶瓷坊生产的瓷器仅仅用来内部使用。

    这些工人可不是匠户,而是侯爵城正儿八经的军户,有着一颗壮大侯爵城的心,只可惜他们能力有限无法提高生产技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