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章 精绝榫卯(求月票!!!)(第1/2页)  我的国风打卡系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戏服并不算少数,都陈列了起来,供人观赏。

    看了一眼,错落有致,几乎是大部分的戏服都能够在这里找得到。

    无论是什么生旦净丑的,甚至是龙套的服饰,和一些日常的着装,这里都齐活着。

    甚至在下方的展示牌里还能够看到其中的出处是什么。

    有的是一些采购员买来的,或者从民间收购,或者是一些旧的戏院,在解散之前,用这些东西,换了一笔钱,好各奔东西。

    想想,唱戏的也挺苦难的。

    继续往里面走。

    接下来的,就是一些戏台了。

    古香古色的戏台,看起来极为的壮观亮丽。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堂名担吧?”尹航看到最中央的一个小戏台之后,眼神一亮。

    “好眼力!”郭馆长竖了个大拇指。

    姜然,“......”

    好什么眼力,堂名担三个字在那块不是写着呢么。

    如果是这个好眼力的话,那没事儿了。

    在展示牌的下面还有着介绍。

    是这堂名担的历史。

    “堂名”。

    是民间艺人在普及昆曲中形成的一种坐唱演出形式,由音乐演奏和昆曲清唱组成,一人身兼多职,既要唱又要演奏。

    多在婚丧嫁娶,店铺开张的时候,唱几句昆腔徽调,一二戏文,图个喜庆和彩头。

    堂名担的历史并不久远,大概在清末民初的时候,方才打造,雕琢出来的,堂名担本身就是一个小的戏台。

    从外面看,就像是一个古代轿子一样,却比轿子大一些,长款大概两米半,高三米,大致相当于现代一层楼从地板到吊顶的高度。

    而且两面空出来,一面演员走进来,一面面对观众。

    其他的部分,大多数都是镂空的。

    这样的话,在除了正对着的部分,其他的视角来看的话,都是朦胧的,也有着一种别样的美感。

    “榫卯结构?”姜然微微惊讶。

    不过想想,倒是也正常,古代的种种木质结构,对于榫卯的应用太过广泛了。

    几乎不用一根钉子。

    “对,戏台整体就是由榫卯结构构成的,以前班主将它拆卸开来,然后放入箱内,由人担着,所以叫堂名担,然后,到了唱堂会的时候,再放到主家的客厅里,组装成戏台,演员就坐在里面唱戏。”郭馆长笑着介绍道。

    神色这一次是真正的自豪了起来。

    堂名担,作为镇馆之宝,虽然是一个简约的戏台,但是却并不简单。

    精绝的榫卯,从古绵延至今。

    昆曲作为传承了六百年的宝贝,也会有相应的杰出创造与之相衬,堂名担就是其中之一,也是最宝贵的财富。

    曾经,宝和堂的班主就是挑着这样的戏台,行走于世家大族,寻常巷陌,将昆曲,带给了千家万户。

    对于林曼和尹航老师两人来说,虽然听着很震撼,但是,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因为这里的戏台太多了,有些装饰,甚至比这个还要华丽很多。

    听了介绍之后,也只觉得很奇异,并没有什么其他的情绪。

    但是,听在姜然耳中,则是不吝于一件稀世珍宝。

    榫卯,可以拆卸重装的榫卯结构?

    这是什么神仙创造的!

    榫卯,他并不陌生。

    建筑的开启,让他有了大量的榫卯的基础知识。

    榫卯大多数都是燕尾槽,也就是像燕子的尾巴一样,扣入到了里面,就像是机关一样张开,严丝合缝,除非损毁,不会再有丝毫的动荡了。

    这,可拆卸的榫卯,绝对是巧夺天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