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5章 炼丹(第1/7页)  长生物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时近晌午,老道便准备斋饭,招待客人。饭后,他领着二人出门,坐上专车。嗯,没错,就是专车。

    往西南方向,开了十公里左右,就到了龙虎山的山门。管理人员一瞧这车,立马放行,司机特有一种逛后花园的敢脚,慢慢悠悠的上了半山。

    三人下车,见眼前一座四柱三门的石牌坊,额枋上是三清浮雕,周围祥云瑞兽,龙盘虎踞。后面有方砖甬路,连着正一观。

    话说第四代天师张盛,从汉中迁还龙虎山后,曾在此建祠祀祖,后来演变成正一观。历代天师都在这开坛授彔,道院林立,规模宏大,号称“昼夜长明羽人国”。

    当然现在的正一观,是近代重建的,而且香火衰败,人烟稀少。

    杨逸和小楠不解其意,只跟着张金通进去。老道却绕过甬路,直奔后院,又从小门出去,长草间隐现着一条野径,蜿蜒而上。

    老道继续迈步,边走边解释:“前方有孔石洞,洞口有飞瀑倾泻,当年祖师便在那里炼丹,丹成而龙虎现,呵,你们应该晓得。”

    三人走了一刻,果然地势渐高,愈发崎岖,并隐约传来水流之声。再走一刻,眼前豁然一亮,只见瀑布斜飞,藤萝倒挂,掩映着一方洞天。

    水到下面,又积成小潭。而奇怪的是,石洞并不高,潭水却没淹过洞口,只是汩汩的像地泉一样,不知散到何处。

    三人近前,又见瀑前平地开阔,似有草庐遗迹,洞内则立着一只黑黝黝的丹炉。

    “天师,莫非这就是神炉?”杨逸不太敢信,这也忒随便了吧!

    “正是,它千百年一直在这里,可惜世人愚昧,见不得真宝……”

    张金通看他们一脸特奇葩的表情,笑道:“放心,没人搬得动它。四十多年前,人道洪流,倒也发现了此处。那些家伙用尽办法都奈何不了,最后只能放了把火,出出邪气。如今它还好好的,可那些人呢,哼!怕是已入了黄土。”

    张金通摇摇头,不愿再提,脚下一跺,很轻松的跃过水潭,窜进洞内。

    二人紧跟其后,到了里面才发现空气十分干燥,那瀑布就在眼前,却好像隔了老远,传不进半点水气。

    杨逸和小楠一边一个,绕着丹炉转了两圈。

    共分三层,最下面是个圆肚形的,三足的,类似大鼎一样的丹灶,左右有耳朵,似乎能拉出来,里面应是添火的地方。

    中间也是个圆肚,跟下面一摞,就像个闷葫芦似的。

    最上面,类似于塔顶,顶端有圆珠,另有七个圆孔。

    此炉高过1米,宽约80,其貌不扬,就憨憨笨笨的戳在那儿。

    古代修士炼丹,都是用六一泥铸炉。

    这个六一泥的配方早已残缺,百年来争论不休,始终没有准确数据。所以张金通说的不假,除非有什么遗宝出世,否则世间就只剩这一尊神炉了。

    “洞外那草庐痕迹,据说是祖师所留,我也不知真假。这飞瀑之水能用来炼丹,大可放心。哦,二位是在此暂住,还是随我回府?”老道问。

    “我们先留下吧,有劳天师了。”杨逸道。

    “那好,稍后我让人送上一些用品和晚饭,还有二位的行李,明日我再来看望。”

    张金通言罢,抹身就跃出石洞,头也不回的下了山。他懂江湖规矩,炼丹是件非常隐蔽的事情,倘若外人偷窥,当场打死都没得讲。

    如今的天师府也保留一些炼丹术,比如张守阳给卢元清的那几颗丹丸。但他们用的是普通丹炉,丹药也不成品级,无非是强效一些的救命药或补药。

    而这尊炉,天师府从未用过,因为实力不足,连开启都开启不了。

    此刻,杨逸和小楠正围着丹炉,见其憨实笨拙,外表黑黑漆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