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章 好消息(第1/2页)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同志们,今天主要是安排一下夏季生产的防汛工作,开春雨水较多,根据省气象局的预报情况,今年很有可能是十年以来雨水最多的一年,所以这个夏天的防汛工作可以说是我们近期工作的重中之重……”    坐在首位的是革委会主任毛学东,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各个大队的安排事无巨细,挨个过问。    韩屯是距离红旗镇公社最远的生产大队,但也是这次会议最重要的大队,因为韩屯紧挨着红清河水库。    “老韩啊,这次雨季你们大队是我们公社任务最重的大队,一定要做好近期的防汛工作,过几天我会去你们大队看看。”    “毛主任你放心,水库在我们大队旁边二十多年了,你哪次见过我们大队掉过链子?”    “不要大意,这次的汛期十年一遇,出了问题谁也担待不起,明白吗?”    “你放心吧,就是不睡觉我也得把水库看好了。”    “好啊,要的就是你这个态度。不过抗讯不是你们一个大队的事情,需要我们全公社乃至全县之力才能做好。过几天我先去你们大队打个头站,然后安排公社革委会的成员和各大队的同志轮值,确保汛期的生产安全。”    十点半,防汛会议结束。    革委会的领导们往外走,身后是各大生产大队的队长。    老队长快步上前,越过昔日的老对手,视如无物。    “毛主任,我有点事儿跟您汇报一下。”    “那去我办公室说吧。”    办公室里。    毛主任嘴巴溜着搪瓷杯的边儿,喝着茶水。    “老韩,你这汇报啥事啊?”    “这不吗,我们大队的小伙子在人民文学上发了篇文章,我寻思过来给问问,公社有啥奖励没?”    老队长低调的说道,毫无刚才在老对手面前的嚣张气焰。    “嘶~”毛主任顾不得被热水烫的一下,“你说啥?人民文学?”    “嗯呢,叫什么《当代》,说是人民文学主办的杂志,写了那么老长的一篇呢,光稿费就一百多块。杂志我都带来了,您看看。”    说完把杂志递过来,同一套说辞,老队长对毛主任说出来的口气截然不同,透着股谦逊。    “哪个呀?”毛主任接过杂志翻起来。    “就那个,就那个《灵与肉》。”    老队长指着其中一篇说道。    “哎呦,写的还真不少,这得有一两万字了吧?”    “两万多字呢,我昨晚上一个个查的。”    毛主任越翻笑容越盛,翻到最后一页,啪的一声把杂志合上。    “好啊,老韩,你们大队出了个大作家啊。这写的是真好,面对资本主义的腐蚀,朴实的无产阶级人民坚定的拒绝这种诱惑,甘守清贫,为建设祖国添砖加瓦。好,写的太好了。”    毛主任的赞叹让老队长有些恍然,咱俩看的是一本书吗,昨天他翻了半宿,也没看出个一二三,光查字了。    “对啊,对啊。”    看不懂没关系,这不妨碍老队长同意毛主任的观点,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毛主任突然又像想起什么一样。    “你们这个小伙子也是个知青吧?”    “对啊对啊。”    毛主任一拍大腿,“这怕不是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的吧?”    想到这里,毛主任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嘶,真是个高尚的爱国者。不容易不容易,扎根农村,甘于寂寞和清贫,努力建设祖国。”    后世有一句话,万事最怕脑补。    尤其是越有文化的人脑补起来越可怕。    此刻,在毛主任的心目中,一位优秀的、坚韧不拔的爱国知识分子形象跃然心头。    “必须奖励,这种年轻人不仅要奖励,我们还要尽一切努力来保障他的物质生活和创作条件。”    老队长在一旁看得一脸懵逼,我刚才说什么了么,为什么毛主任如此亢奋、激动。    一定是何平的文章写的太好了,让毛主任读完深受感动。见不用自己争取,毛主任就说出奖励的事,老队长也很高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