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一章 挥军南下(第2/3页)  好歹也是个皇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郭东岩在编练了第一步兵营后,发现现有的六门三斤铁铸长管火炮,这威力是有了,机动性在换装了大宽轮炮架后也还可以,但是依旧是过于沉重,难以及时有效的配合步兵作战。

    这六门火炮乃是玄默让当地的工匠们自行仿制的红夷大炮,但是吧,地方工匠的技术不到家,为了确保足够长的倍径还不炸膛,就把炮管造的特别厚。

    郭东岩看来,这种火炮四不像,你说他是轻型野炮吧,一点也不轻,根本没办法跟着步兵在战场上进行紧急一定,这些火炮在作战的时候,需要提前部署用于战斗,而一旦部署,那么后续战斗爆发之后也就很难进行移动了。

    你说它是师属野战炮之类的中等野战炮吧,这玩意威力其实也就那样,毕竟也就只是个三斤火炮而已。

    郭东岩还指望过那些短管炮管,但是不管是一开始搞的三斤短管火炮还是后来搞的一斤短管火炮,这机动性是有了,但是射程都不近,而且射速太慢,威力太小。

    从本质上来说,这东西和明军里的一大堆碗口炮之类的东西没啥区别,作为辅助火力是可以,但是作为主要野战炮兵火力还是不够格。

    最后,琢磨来琢磨去,就是觉得新型的步兵营在作战的时候,需要一种能够跟得上步兵营机动,尤其是战场机动的轻型野战炮。

    根据这个目标,最后进行了针对性的设计修改,并且采用了一系列随营学堂一群理科老师、学生的多种科研成果,如车床、镗床等可以进行更高难度,更高精度加工的各类机械设备。

    最后才搞出来这种七十五毫米口径的轻型长管青铜炮。

    该炮炮管长一点二米,口径七十五毫米,配属大双宽轮炮架,而连带炮架在内,这火炮一共也就三百公斤。

    这玩意的最大优点确保威力的同时,机动性很不错。

    日常行军可以用马匹拖拉,到了战场上甚至都可以直接让多个士兵推着进行紧急机动,以实施该炮最大的性能特别:在战场上进行机动!

    同时得益于采用新型的更加科学的发射药配方以及其铜炮本身所具有的抗压特性,所以这种七十五毫米野战炮的有限射程和威力也很不错,一点也比之前外购、缴获自明军的三斤火炮差。

    射速方面,则是搭配在大周王朝已经在鸟铳上已经陆续采用的定装火药包概念,也就是把发射药提前按照标准分量准备好,作战的时候直接把提前准备好的发射药塞进去,然后再塞进去一个实心炮弹就可以发射了。

    简化了发射流传,提升了速度不说,而且安全性更高,同时更加标准化,不用担心炮手手忙脚乱倒太多发射药进去,然后把来个砰一声炸膛……

    不过定装火药包虽然能提高射速,但前提也得是火炮本身能够承受这种高射速,毕竟火炮在发射的时候,是处于高温高压状态,连续射击的时候更是如此。

    如果是质量差的炮管,哪怕是发射后用沾水的湿布擦拭炮膛,但是也无济于事,打不了几次就会发现没法继续发射了,不然分分钟炸膛了。

    而同等技术条件下,铜炮的表现要比铁炮好的多!

    这也是大周王朝工部兵工厂采用铜铸造火炮的缘故,因为他们如果用铁铸造火炮,技术这么渣的情况下,分分钟得炸膛啊!

    这种七十五毫米野战炮生产出来后。

    炮兵队一试,随后就强烈要求装备更多这种火炮!

    用炮兵队的说法就是,这东西比原来的那些三斤炮好用多了,打的差不多远,威力差不多,但是却轻便了很多,而且还能打的更快。

    这新款的七十五毫米野战炮,让炮兵队是爱不惜手,一直想让工部兵工厂那边生产更多。

    只不过这玩意是铜炮,成本极高。

    单纯贵也就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