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九十七章 探花郎的好处(加更)(第1/2页)  农门巧厨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且,在大周朝中了状元的人只是荣誉最高,但实际上仕途上却是吃亏的。

    毕竟科举考试选的是真正能治国理事的能力,并不是比才学,治国理事可不是靠能写几篇锦绣华彩的文章就能做到的。

    换句话说,最会读书的人未必就会做事。

    某种方面上讲,会做事会做人才有当大官的天赋,才能步步高升。

    这也就是为何这个时空,历朝历代的状元郎最终大部分都是从事偏学术方面的职务比如进翰林院。

    而有些状元郎终生也就在翰林院做个翰林学士的闲职。

    当然,也有状元既有才学又会做事会做人,这样的人才在后期自然会出头,而只要出头了,一般都是当大官的。

    但从大周朝来看,榜眼和探花出头的比的状元的几率更大。

    榜样和探花最后的殿试,时务策的成绩肯定也是极出彩的,这样的人大周朝的皇帝一般都会让他们接触实质职务。

    大周朝的朝廷里,选拔人才不可能全部都是学术理论型人才,更需要一些懂得变通,心思缜密的会做事,能做好事的实用性人才。

    当朝圣上更侧重这点。

    故,在大周朝,探花郎一般都是集美貌和才华于一身,也就更容易得到朝廷的青睐和重用。

    顾家三兄弟也在朝堂上沉浮了不少年,这些他们都是心知肚明的。

    嫉妒自然是难免的。

    毕竟也许顾朗用不到两年就能爬到高位,而他们哪怕汲汲营营这些年,仕途上也难寸进。

    哪怕巴结上了三皇子依然如此。

    顾朗参加完一系列的活动后,最终被授予了翰林院编修,正七品的官职。

    别看官职不高,却是锻炼能力、增长见识的。

    是翰林官适应政务、加深阅历、加强对国家事务的熟悉的重要途径。

    就如顾朗,他入了翰林院就有了更多接近鸿儒、接近政要的机会。

    且又能饱览邸报史料,参加某些重要朝廷议会,便于他对朝廷重大政事获得具体而深入的了解,可以不断积累政治学识和经验……

    凡此种种不用赘述。

    总之顾朗是真正走入了仕途了。

    紧接着一段时间,就是顾朗的亲朋好友相约给他贺喜,顾朗都一一应约去了。

    又一日,黄子明也来给顾朗贺喜了。

    黄子明也是运气极好的,考了个二甲的吊车尾,但好歹也是个正经的进士。

    这可将他和他家族里的长辈欢喜坏了。

    黄子明认为这都是顾朗当时对他的吉言起作用了,毕竟当时他的卷子答的很是仓促激进,本来他都没有抱了希望了。

    但最终还是考取了进士。

    “都是慕瑾兄吉言利口,否则进士的出身肯定没我的份!”黄子明很是感激的对顾朗说道,“我回去将这件事对我父亲和叔父说了,我父亲和叔父也认为是慕瑾兄有大气运,吉言利口推了我一把,要我好好谢谢你呢!”

    顾朗见他如此忙谦虚了几句,又笑道:“都是云峰兄自己优秀,旁人的吉言也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

    顾朗能这样说,黄子明更加觉得顾朗这个人值得相交,又想起了一事,冷笑道:“那李松自诩才华卓绝,却只得了一个同进士,还是如我一般是个吊车尾!”

    但进士的吊车尾和同进士又不相同,进士的吊车尾那也是正经的二甲进士出身,自然比同进士要强的多!

    顾朗一向都没有将这些事情放在心中,那李松还不值得他去费心思。

    不过听到黄子明这样说也不过微微笑了笑,并没有接话。

    “慕瑾兄,你可听说了没有?三皇子那边已经派人私下去接触咱们今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