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25章 古人之风(第1/2页)  大明伪君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吉时到,方唐镜步入会场。

    与场外的冷若冰霜不同,站在主台上的方唐镜,面上带着能令冰河解冻的笑容。

    他先是对着台下团团作了一个揖,然后才开口道:

    “小子受县尊大老爷所托,主持这商界恳谈会,自思年少德薄,不堪重任,以至于之前神思不属,多有慢待诸位,这里先行谢罪。”

    姿态放得这么低?

    面对方师爷的前倨后恭,众人一时恍惚,差点以为自己看错了。

    不过这才是熟悉的套路,这才是求人出钱办事该有的样子嘛。

    众人恍惚了一会之后又都恍然悟了。

    就算你是官府代表,也没有板着脸逼人募捐的理吧?

    总不能让人出了钱还要受气,这跟明抢有什么区别,传将出去,你还混不混了?

    也有人想,这方小师爷到底还是太年青,脸究竟太嫩,换了一个不要脸的老师爷,早就借着先前的气势,拿着鸡毛当令箭先诈唬一番,能敲多少是多少再说。

    当然也有人仍暗暗提防的,这方师爷少年成名,又是敢打小侯爷的主,只怕不会好相与,此时的故作姿态,背后定有什么恶毒阴招,更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应对。

    方唐镜又道:“我辈读书人,知错当改,既然之前失礼,此刻当容小子一一重新拜见诸位前辈。”

    虽说这里与会的都是商人,但方唐镜在选人的时候选的却多是读过书,又或者素喜附庸风雅的“儒商”,因而开场就以读书人的礼遇对待,半点没有违和感。

    姿态进一步降低,而且是执晚辈之礼?这是要打悲情牌了么?

    历来这类募捐会,不外乎两大套路。

    一便是大道理型,往往是以朝廷,天下,民生之类为由,引经据典的痛陈厉害,大叹百姓之多艰,灾祸之苦痛,抚恤民生之必要。

    然后再夸大本地灾情,甚至以民乱之类相威胁,或强行,或威逼,定要从与会者手上抢下一坨银子。

    二便是卖惨型,往往是以亲情,乡情,骨肉情等等情份为引,有多惨就说多惨,直说到闻者流泪,见者伤心,孟姜女也要拜服的地步。

    仿佛不捐个身家性命出来都对不起谁似的,软磨硬泡,死缠烂打地从与会者身上剜下一块肉。

    当然也有两类混合型的,不过总要有所偏重。

    第一种往往是极强势的官员才敢放出的胜负手,玩的就是以力制巧,捐也得捐,不捐也得捐。

    这类官员必需背景极硬,手腕极强,比如朝廷的专旨钦差,还有镇守太监,中官这些人,走的就是这么个蛮横路数。

    地方上的亲民官很少敢这么做的,除非是挂着六部侍郎,都御史官衔的地方官才敢这般强势。

    第二种就是常态了,绝大多数的地方官都是这一类,以卖惨为主,间杂着大道理,刚柔互济才是正理。

    之前众人以为方唐镜脑子发热,竟然要玩第一种道道,倒是着实被吓了一跳,此时回过味来,细细一品,不要说他一介布衣师爷,便是县太爷当面,也不敢如此吧!

    难怪,难怪!

    这少年人倒也不笨,自己醒悟过来,要亡羊补牢了。

    只见方唐镜先是走到排在最前的一位白须老者面前,抱拳一礼:“可是静斋先生当面?”

    那老者是茶商吴静斋,虽然明白方唐镜是在补救前失,但俗话说得好:“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对方还是个少年,自己一把年纪,真跟他计较岂不失了礼数。

    老先生连忙起身回礼:“正是老朽,小先生有心了。”

    方唐镜笑道:“不敢劳长者赐礼,老先生在三年前梧桐乡的大旱中捐资五百两纹银,义助建起了一座水库,当地生民至今引为再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