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56章 难度要高,规模要大(第1/4页)  重生学神有系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0月的最后一天,江寒找到老张,提交阶段性成果。

    包括主要模块的代码、病例数据,以及一些实验记录之类的文档。

    老张略略查看了一下后,开心地收了下来,表示等结题之后,奖金一发下来,就给大家发红包。

    还说江寒在小组中的作用不可取代,功劳卓著,理应拿到最大的一份。

    江寒对这些并不在意,他又不缺那几个小钱。

    但无论他如何推辞,无奈老张十分坚持,说什么惯例不可轻易打破。

    江寒却之不恭,只好“愧受”了,大不了拿到钱后,好好安排一下组员们。

    交人谁不会?

    和“同事”搞好了关系,以后便利多多。

    毕竟这个课题组里,都是各个领域的科研生力军,有的还在学校里兼职管理工作……

    三日后。

    张德昭中午下班回家。

    学校一角,有个职工住宅区。

    老张在这里有套120平,虽然只有居住权,没有处置权……

    刚进小区大门,迎面走来一个五十多岁的魁梧男子。

    “展校长,出去?”张德昭笑眯眯地打招呼。

    “嗯,你也才下班?”展飞声如洪钟。

    “忙了一天课题的事儿……”张德昭回应。

    本来寒暄到这里,就该各走各的路了,谁料展飞忽然停下了脚步:“对了,你搞的那个医疗专家系统,有什么进展没?”

    张德昭含蓄一笑:“整体框架已经搭起来了,几个比较重要的模块也通过了测试,运行得还算稳定,整个工程估计再有个把月差不多就能竣工……”

    展飞点了点头:“这是个很有挑战性的课题,也不必操之过急,能在一年内……”

    说到这里,他突然回过味来:“诶?你刚才说什么?”

    张德昭呵呵一笑:“我说再有个把月,这套系统差不多就能竣工验收了!”

    “这么快?!”展飞微微一怔,“上个学期你们做的计划里,不是说:光是第一阶段目标,就需要至少攻关两年么?”

    张德昭点了点头:“原本的技术路线的确比较复杂,不过我们这学期改进了核心算法,换上了一种全新的机器学习架构,再加上课题组里的几个年轻人都挺努力的……”

    展飞来了点兴趣:“全新的架构……详细说说?”

    “人工神经网络,当前机器学习领域最火的算法,听说过没?”张德昭问。

    展飞摇头:“有点耳熟,不太了解。”

    虽然这个概念江寒去年就提出来了,但其实直到最近几个月,“人工神经网络”才大火起来。

    展飞工作很忙,别说学术期刊了,能抽时间关注一下科技新闻就不错了。

    张德昭当即给领导科普了一下。

    什么“人工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万能逼近定理”,什么“专家系统代表智能的认知性,神经网络代表智能的感知性”……

    展飞听得目瞪口呆。

    张德昭最后陈词:“咱们现在弄出来的这个系统,综合了人工神经网络和传统专家系统的优点,不敢说领先国际同行们多少年,至少在这个领域实现反超并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优势地位,还是有很大机会的。”

    展飞忍不住动容:“真有这么厉害?那可是大好事!”

    随即若有所思:“就只怕别的国家也会采用这条技术路线,到时候……”

    张德昭得意一笑:“我倒是不怎么担心这种事,有件事你肯定想不到,“人工神经网络”的创始人,其实就在咱们学校!”

    展飞一怔:“什么?就在咱们学校……是哪位院士吗?郑长江?林一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