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9章 抛弃框架,从零开始造轮子(第1/3页)  重生学神有系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随着靳雪雯的讲解,江寒对战神一号的基本结构,很快就有了初步的了解。

    接下来就该研究一下,如何改进它的性能,提升战斗力了。

    “这是什么传感器?”江寒指着一个小机关。

    靳雪雯看了一眼:“这是碰撞传感器。”

    “这一颗呢?”

    “红外线传感器。”

    ……

    江寒一个个询问过去。

    很快,他就看到了一个小洞洞,表面微微凸起。

    江寒仔细看了看:“这里好像是个摄像头?”

    靳雪雯点了点头:“这叫二维视觉传感器,其实就是一颗摄像头。”

    江寒思索了一下,问:“通过这个东西,战神一号就可以‘看’到目标了?”

    靳雪雯说:“对的,但因为是二维画面,不太容易判断出距离远近,具体工作过程是这样的……”

    江寒用心倾听,同时拿出纸和笔,列了几个式子,写写算算起来。

    “战神一号”最大的问题,是攻击移动目标时,射击精度太差。

    敌机距离太远,子弹就会发生滞后的现象;敌机距离太近时,又会胡乱“抢拍”。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归根结底是因为预测算法有bug。

    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从根本处入手。

    事实上,对于实弹射击来说,无论数据处理速度多快,都必须对目标的移动轨迹做预测。

    否则的话,子弹只会追在敌人的屁股后面,永远打不中。

    很简单,当你经过计算、射出子弹时,敌机早就不在原来的位置上了。

    “战神一号”定位敌机时,主要使用超声波传感器,限于硬件精度,效果不算很理想。

    所以靳雪雯还通过摄像头,采集到实时图像,以进行辅助定位。

    但她在图像处理时,使用了官方提供的图像识别框架。

    说实话,官方出品的这个编程框架,稳定性真的不错,但效率方面就没法期待了。

    虽然靳雪雯在noip中表现不俗,编程功力相当不错,但想要甩掉框架,从0开始自己造轮子,还是力有不逮的。

    此外,她在处理图像数据时,对于深度的处理,得也有问题。

    靳雪雯毕竟才初三,无论信息学还是数学,都还缺乏了一点底蕴。

    能做到现在这样,已经相当不错了,还真没法苛责她什么。

    根据靳雪雯的说法,“战神一号”的反应阈值是0.2秒。

    也就是说,从发现目标、确认敌机方位,到经过计算,调整自身角度、发射出子弹,至少需要0.2秒的时间。

    但这并不是说,其机载计算机的数据处理速度,只能达到每秒5帧。

    真要是那样的话,类比成电脑游戏的画面表现,这已经卡成ppt了……

    由于图像处理技术的限制,“战神一号”每秒只能处理大约10帧画面。

    这个速率其实不算很慢,基本上达到了参赛机器人的平均水准。

    但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这样的信息处理速度,自然是无法让人满意的。

    关于如何改进“战神一号”,江寒很快就有了思路。

    如何通过摄像头,算出与敌机的相对距离?

    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安装第二颗摄像头,形成三维视觉,然后用立体成像算法,把数据放到三维空间中处理。

    但这种算法比较复杂,且需要反复测试,调整参数。

    这需要大量时间,可明天就要参赛了,可能会有点来不及。

    那么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呢?

    其实是有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