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16章 世界其实是个坑(第2/3页)  大汉大忽悠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热的年号呀!

    这些年,刘汉少凭着自己的忽悠和兄弟们的帮衬,砍过董卓,打过白波,平过西凉,征过南匈奴,并且顺手还把高句丽给灭了。眼巴前,公孙瓒还在可劲儿收拾倭地呢,估计距离正式设置倭州为期不远了。也不知道卑弥呼到底有没有找到马超,那娃要是耍起他那杆虎头湛金枪,应该能够让她满意吧。

    想一想,哥来他们汉朝之后,除了保住自己的小命,好像还真干了不少事。

    虽说岭南之地还在刘玄德那个玄孙手里,但是依照目前形势来看,他们也扑腾不了多久了,收复大汉故土,指日可待。也正因如此,年前爱爱卿卿们便纷纷上书,奏请刘汉少更改一个新年号,可是刘汉少好像还有点舍不得,总觉得大汉的“光熹之年”才刚刚开始。

    但是,刘汉少却想改一改“年号”这种制度。

    估摸着当初刘彻彻当上皇帝之后,也是胸怀大志,想要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来着。可是天下让秦朝的始皇帝给统一了,自家的高祖皇帝又给夺了过来,还有啥功绩能比他们干的事更大呢?

    于是刘彻彻一琢磨,要不……咱先来个年号吧!就相当于“皇帝的记事本”,回头也好看看本皇帝哪年到哪年,都干过啥事,立过啥功,“方便查询,利于吹牛”。然后“年号制度”便制定了下来,单单是刘彻彻自己当了一把皇帝就用了十一个年号。

    至于后来就更热闹了,一个皇帝至少一个年号,多的还能有十几个。有的年号存续的时间还算长点,期间也发生过一些需要“划重点”的大事,可是还有一些年号就跟闹着玩似的,最短的才半天,估计这个年号期间唯一发生的大事就是皇帝死球了。

    再说了,皇帝也多呀!

    “可恶的刘彻彻”,净顾着自己吹牛过瘾了,也不想想将来的学渣们得有多遭罪!

    除此之外,刘汉少想要更改“年号制度”,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隐秘。他记得她的生日,记得与她相遇的日子,还记得许多与她有关的,原本怎么也记不住,后来又怎么也忘不掉的日子。可是前生后世之时采用的都是公元纪年,他怕自己把这些日子都记混了,假如能够再见到她,被她问起,自己偏偏又答不上,下场一定很凄惨……

    …………

    现在,爱卿们既然想让刘汉少更改一个新年号,而刘汉少也想将“帝王年号纪年法”更改成“公历纪年法”,似乎两边就要一拍即合了,但是刘汉少还得先搁心里偷偷的算一算,“光熹十年”到底是“公元哪一年”。

    “中平六年”是19,那一年刘宏翘了辫了,然后哥开始当吉祥物,接下来才是“光熹一年”……一、二、三、四、五……“光熹十年”应该是199,对吧?

    掰着手指头,对照阴阳历,接下来还有一个问题,别人当皇帝,新改年号的第一年,必然是“某某元年”,可是咱要想把阴阳历合并到一起,就得往前推算“公元元年”的时候是大汉的哪一年。

    这个活儿刘汉少真干不了,然后就把杨修和五跟班都叫来,让大家帮忙,一起往前数。结果可赶了巧了,“公元元年”的时候,正是汉孝平帝“元始元年”!

    话说孝哀皇帝刘欣是“前汉”的第十三位皇帝,在位的时候为了从外戚手中夺回皇权,曾经打击过王氏,就连王莽也被贬逐。可惜这位“欣哥”也是个短命鬼,在位仅仅七年就挂了,死的时候才二十五岁。而当时的太皇太后王政君,也就是王莽的姑姑,一听说皇帝死了,迅速移驾未央宫,收回传国玉玺,部署王氏子弟控制中枢,并且重新启用了王莽。

    二十五岁的皇帝,就已经是“大皇帝”了,能添很多乱呢!所以之前受过打击的王政君与王莽这对姑侄吸取教训,两下里一商议,便立了当时只有九岁的中山王刘衎为帝,也就是后来的“汉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