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三章 一个尝试!(第1/2页)  北宋之无双国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作为一头挨锤的牛,欧阳辩在欧阳修的教诲声中昏昏欲睡。    欧阳修十一月就要出使,所以剩下的时间他要亲自抽出时间教导欧阳辩。    当然其实王安石可以代劳,但他还是觉得应该尽一尽为人父的职责,所以抽出时间给欧阳辩讲课。    “……自隋唐直至明清,历代都推行科举制,但科考的题目却不尽相同。    科举又分为进士科以及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传、学究、明法、明经诸科。    各科的考试内容也不完全一样。    比如明法科的考试,主要是测试考生掌握的法律知识与司法技艺。……”    欧阳修看到欧阳辩昏昏欲睡的模样,不由得有些愠怒,敲了敲桌子道:“和尚,你说说科考的科目都有哪些?”    欧阳辩懒洋洋道:“诗赋,经义,论,策。”    回答还算是正确,欧阳修勉强点头。    “没错,科考的科目虽然屡经变革,但这四个科目是必考的。    所谓国家以科目网罗天下之英隽,义以观其通经,赋以观其博古,论以观其识,策以观其才。    科考就是识别、发现优秀的治国人才。    因此需要以试诗赋考查应试者的文学才情与审美能力,以试经义考查他们对经典义理的理解与阐释,以试论考查他们的学识与见解,以试策考查解决时务的识见与才干。    这样选出来的人才才是治理国家所需要的人才。”    欧阳辩无力吐槽科举的缺陷,但此时的科举不失为较好的方式,至少以须通知古今的策论来取士,对“兵刑、财赋、河渠、边塞之利病”等等知识还是得熟知,才能够在策论中拿到高分。    在没有更好的方式下,还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欧阳修细细地给儿子梳理科举的考试内容,他没有时间教太详细的东西,主要还是以大局为主,倒还真的是为欧阳辩梳理了一些思路。    时间很紧,所以欧阳修尽量赶得快一些,这让欧阳辩感觉很赶,但欧阳修的确是个名师,讲得东西深入浅出,相当吸引人。    欧阳辩还是第一次听欧阳修讲考试的东西,之前讨论的大多是治国理政这些东西,如何应试还是第一次讨论。    “你的策论我并不担心,这一块原本应该是最难的地方,但以你的格局和视野,即将语言稍差一些,都无伤大雅,介甫也应该知道,他应该会给你特训这一块的东西。    经义应该问题不大,主要还是以背为主,这一块你的基础已经打得很牢固了,问题应该不大,反而我担心的是你的诗赋。    应试诗赋和平时的诗赋不同,你诗赋天赋才情绝艳,但这反而有些问题,凡是诗赋才情绝高的人,对应试诗赋都有抵触心理,你得学会接受。”    欧阳辩苦笑起来,他的诗赋天赋不高的,在这一块上,他真的是普通人,所以真的不必要担心。    所以这么说来,其实我还是一个科考的天才?    滑稽!    话虽如此,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简单。    欧阳修匆忙给欧阳辩特训一个月的时间,就匆忙出使去了。    汴京也随之入冬。    第一场大雪飘扬而下,天地一片苍茫。    太学在年底测试,但并没有放假。    因为太学生的假期最少,是没有寒暑假的,只是在寒食、冬至与新年各放假三天,加起来每年只有九天假期。    不过太学生都是官宦子弟,常常打着“随侍父亲远赴外任”的旗号请假,一请就是好几个月,年终时再返校参加大考,只要考试合格,仍然有资格出来做官。    欧阳辩因为父亲出使,因此并没有这个旗号请假,但他借口身体抱恙,在年前的一个月里,都请了假了。    当然,王安石、胡瑗和梅尧臣的课还是得上的。    欧阳辩请假自然不是在家里躺尸或者出去玩,到了年底,他的工作又开始忙起来了。    虽然每一摊生意都有人负责,但作为老板,终究不能完全防守的。    欧阳辩请了假,第一时间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