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三章 凯旋而归(第1/2页)  穿越宋朝当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皇佑三年九月,秋高气爽,万里无云。

    朱雀门外,在京的所有文臣武将,皇亲国戚,都排着整齐的队伍朝远处眺望着。

    今儿个是大宋太子赵昕班师回朝的好日子,太子赵昕有开疆辟土之功,且赵祯有意要抬高武将的地位,所以便下令在京的一众官员,皇亲国戚都前往迎接。

    赵昕将率龙骑团的骑兵自南熏门,穿过龙津桥,率先来到朱雀门下,侬智高和王韶率领2000名蛮兵次之,最后是参与守城的一千余名禁军将士。

    得到消息的开封百姓们一大早就从四面八方赶来,早早地来至大军经过的官道两旁,提前占据有利位置,为的就是一观得胜之军。

    大宋自太宗皇帝以后,已经多年没有打胜仗的消息传来了,难得太子赵昕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一时间大宋百姓天朝大国的自信心又回来了。

    开封的街道两旁,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一派喜气景象,百姓的脸上也是挂着难得一见的笑容。与人交谈时,听闻有人在大宋军中当兵,特别是太子的龙骑团中当兵的时候,一个个都是肃然起敬,礼遇有加。

    大军排着整齐的队伍,穿过龙津桥,气势磅礴的朱雀门就已经近在眼前了,百姓们无不欢欣雀跃,争先恐后地喊道:“大宋万胜!殿下千岁!”

    来至朱雀门前,早有宣旨的宦官等候在一旁。

    赵昕见此,熟练的翻身下马,单膝跪地。

    而身后一阵将士们也整齐划一的翻身下马,如同赵昕一样单膝跪地。

    宣纸的侍从打开圣旨大声念叨:“朕绍膺骏命!自继位以来,承祖宗之余烈,无不矜矜业业,殚精竭虑,不求开疆辟土之功,但求天下平宁,百姓安康。今有太子昕与广源州大破交趾,斩首数万,为我大宋开疆辟土,扬我国威......”

    黄门侍从宣完旨意,大声道。

    “儿臣谢!官家隆恩!”

    赵昕恭敬地从宦官手里接过圣旨。

    “奏乐!”

    黄门侍从大声唱道。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

    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

    一曲慷慨激昂的凯旋曲过后,

    “赐御酒!”

    一位内侍把提前准备好的御酒端到赵昕面前。

    赵昕接过御酒没有喝,反而是转身面向三军。

    “此次大胜是我大宋万余名将士的鲜血换来的,这杯御酒,本殿下敬他们!”

    说完,郑重其事的将御酒洒在地上。

    “英灵不灭!大宋万岁!”

    几千将士异口同声的喊道。

    待礼乐完毕之后,文彦博率领文武官员,皇亲国戚,上前拜道:“臣等贺太子殿下大胜而归!”

    赵昕还礼后,众位大臣分列两旁,等待凯旋而归的将士们入朱雀门。

    奇怪的是赵昕并没有率军进入朱雀门,而是走到一旁。

    “请大宋英灵骸骨入城!”

    赵昕大声说完后,单膝跪在地上。

    见此,一阵文武官员都愣住了,不知道太子这唱的又是哪一出。

    回京守孝的东平郡王赵宗实大声说道:“此等忠义之士,为我赵氏皇族抛头颅洒热血!当得起我赵氏宗族一拜。”

    而后正了一下衣官,率先跪在路旁。

    一众皇亲国戚见此,也都纷纷跪下。

    文彦博等人一瞅,自己再不跪下去,就有些说不过去了,所以也只好效仿赵宗实,恭敬地跪倒在地上。

    原本整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