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二章 民心所向(第1/2页)  穿越宋朝当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在北宋仁宗时,杭州属于两浙路,辖钱塘,仁和,余杭,临安,于潜,昌化,富阳,新城,盐官共九县,州衙治所在钱塘县。

    钱塘江上,一艘戒备森严的官船正平稳的行驶着。

    赵昕正坐在船舱里,拿着一本诗书无聊的翻着,心想自己穿越到宋朝十余年来,好像都白活了,除了苟且的活着,也没为大宋百姓做一点事情,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外,难道真的有诗和远方吗?

    “启禀王爷,船已靠岸,杭州的大小官员都在码头处等候王爷呢!”杨怀恩进来报道。

    赵昕用力的摇了摇脑袋,心想,我这是怎么了,想那么多干什么啊!连船什么时候靠的岸我都不晓得。

    待赵昕从船上走下来至码头,看到不远处杭州大小官员正整整齐齐的站在那,除了自己带来的五百禁军,还有不少衙役在维持着秩序。因为杭州的百姓不知道从何处得来雍王要来杭州的消息,便一大早的带着自家的孩童就跑来码头,占据有利地位,以便能看到这位六岁既能作诗的王爷。也能沾沾贵气,说不定自己家娃子将来有朝一日也能鲤鱼跃龙门。

    “唉!老张!这就是雍王啊!也不是什么三头六臂啊!不也是一个脑袋两个胳膊吗?”一位半夜就赶来占据最佳位置的屠夫打着哈欠说道。

    “老李,你个杀猪的,懂个屁!雍王那是上天选中的贵人,我们一大早来自然是为了沾沾贵气,快!狗娃赶紧跪下,诚心的许个愿望,说不定明年就能从河里捞出个大金鱼!”鱼夫老张赶忙让自家困得迷迷糊糊狗娃跪下。

    老李砸了一下嘴说道:“有道理!我也磕一个头,祈求王爷保佑我家的老母猪明年生二十个,奥不,三十个小猪崽子。”

    一传二,二传三,磕头许愿的人越来越多,求子的,求财的,求姻缘的......

    赵昕看着人山人海,喧嚣热闹的码头,还有各种各样的议论传到自己的耳朵里来,脸都黑了,心想,我擦!哪个狗官走漏了消息,这是把本王当熊猫围观了啊!

    赵昕黑着脸来到众官员跟前。

    为首的杭州知州

    范仲淹率先跪下道:“臣,范仲淹率杭州全体官员恭迎雍王,王爷千岁千千岁。”

    “王爷!千岁!千千岁!”

    一阵官员随后跪拜道。

    赵昕连忙上前将范仲淹扶起,说道:“先生请起,本王岂敢受先生一拜!”

    范仲淹说道:“王爷为君,下官为臣,自古臣拜君乃天地之理,王爷受的起!”

    赵昕谦虚道:“本王受皇命所托,不应如此劳师动众,当不得众位大臣如此迎接本王,更当不得杭州百姓来迎接本王。”

    “听闻王爷是来查范大人谋反一事,我等小民愿意为范大人作保,求王爷还范大人公道啊!”一些百姓忽然大声嚷道。

    “范大人是好官啊!求王爷明察啊!莫要朝廷奸邪之辈旺害忠良啊!”

    ......

    “下官等都可为范大人作证,范大人自入杭州以来,兢兢业业,克己奉公,从未有不臣之心,望王爷明察!”

    一众杭州大小官员也赶忙说道。

    范仲淹也没料道杭州的百姓乃至臣僚居然会为自己说话,原本一颗颓废的心仿佛重新燃起了斗志,感觉自己为大宋百姓的付出是值得的。

    一个能得百姓拥戴的官又岂会有谋逆之心呢?望着范仲淹两鬓白发,苍老的面容,枯槁的双手,赵昕不禁热泪盈眶,心想,这就是大宋的良臣啊!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人,大宋的江山才得以保全,大宋的百姓才得以安宁。

    赵昕觉得自己该做点什么了,便示意了一下杨怀恩。

    杨怀恩运足内力,大声吼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