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19 转折(第2/4页)  文娱业的幕后大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为基础,只要口碑够好,哪怕江南台不进行后续宣传,光是靠人传人也能把这雪球滚起来。

    他大致翻看了下评论,几乎没看见什么差评,倒是看见不少人询问拍摄地,想去当地打卡的不在少数。

    他随手回了几条,其实没什么必要,节目里有提到凤歌农场,而且赖天歌早已买好广告,明天应该就能在城市各个显眼之处看到,不仅宣传农场,更宣传农场的农产品。

    从三月创办公司到现在,历时九个月,亏损九个月,终于走上正轨。

    创业最难熬的阶段已经度过,接下来,是时候好好干一番事业了。

    沈亦泽只觉得浑身充满干劲,立刻翻身下床——既然安安都在努力工作,他自然不能落下。

    公司几大业务版块,论吸金能力,当属艺人经纪最强,但论项目数量,编剧部无疑独占鳌头。

    这几个月,编剧部眼见得日益壮大,原华影的中、高编超过三分之一都跳槽来了金点,这些编剧大都有代表作,有些还自带资源和项目。

    不过,编剧部的项目虽多,营收却不尽如人意,倒不是因为版权卖得不高,而是受限于国内影视业的现状。

    国内每年大大小小的影视项目数以万计,但真正走到上线播出这一步的却只有寥寥几百。

    绝大部分项目在筹备期间就黄了,可能是出品方撤资,可能是审核未过,也可能是组内矛盾导致一拍两散……

    通常而言,如果一部作品没能走到最后一步,出品方会将剧本版权退还给编剧,然后只付定金,当然,也有财大气粗的出品方不在乎这点投资,但这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影视公司还是会选择降低风险、减少亏损。

    换句话说,编剧部接的项目虽多,真正能做成拿到全款的却很少,只拿定金,公司根本分不了多少利润。

    编剧只是影视产业链中的一环,这一环的吸金能力如何,完完全全取决于大环境,而这个大环境,正在慢慢发生变化。

    身为经历过新媒体时代的过来人,沈亦泽岂能抓不住机会?

    事实上,他以前之所以有机会进剧组跑龙套,正是因为那几年新媒体快速崛起,在国内掀起一股“影视热”,大量热钱从各行各业涌入,导致项目多到科班演员不够用,只能把选角范围扩大到圈外。

    找歌手还算靠谱的,至少还是艺人,多多少少沾点边,沈亦泽曾见过一整个剧组全是素人的配置,也不知拍来给谁看。

    随着新媒体的崛起,这个世界的“影视热”眼看就要来了。

    编剧部他很少过问,但上个星期,他和顾舒、和徐凤阳等一众主编开过一次会,嘱咐他们多接新媒体项目,少接不靠谱的电视剧和院线电影。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网剧网大的审核标准低,极易上线,而且大部分不需要太高的质量,制作周期也相对较短,这钱可比电视剧和院线电影好赚多了。

    除此之外,最近还有两件事他比较上心。

    一是收到总局的消息,《人民的名义》剧本通过审核,李承志最终找到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和金盾影视中心作为出品公司。

    出品方已经跟项目部洽谈过版权,开出的价格为此类剧集的市场价。

    但市场价对于沈亦泽来说实在太低了,这部剧可是当年的收视冠军,刷新了近十年省级卫视收视的最高纪录,换成普通的影视公司,没个单集五十万他不可能卖。

    然而,普通的影视公司却没资格拍这种剧,他没得选择,就算有,他也不会选择拒绝——拒绝跟官方合作,是嫌凉得不够快吗?

    十天后他要去趟燕北,跟出品方把合作细节谈定,把版权合同签了,顺便再请李承志吃顿饭,送点礼什么的,感谢他居中介绍。

    拍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