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26章风力水力畜力(第2/4页)  诡三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新盖回去。
    现在只是改一半到时候若是推行的好了影响大了说不定就要求全数都改成胡桌胡凳模式的教舍了。
    大汉沿用坐席制度只不过是因为生产力和生产资料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准而已。毕竟不是所有地方都有木匠铁钉铜钉什么的在一定时间内还是等同于钱财而木匠专业一些的榫卯结构也不是随随便便任何人都能搞得定的。
    所以幕天而坐以石当席是不得已而为之否则谁不想让自己腿脚舒服些菊花好过点?
    现在自然没有必要一定要跟着老习惯走了。
    供奉墨子是打破一些习惯。
    改动教舍也是同样打破一些习惯。
    而这样的习惯更多的像是一个圈子一种禁锢。
    一点点来。
    在左右两个教舍大院之后绕往后方便是办公区域和教职员工的宿舍。同时还有各种小规模的实践工房
    一边是木金陶土。
    另外一边则是丝布纺织。
    冶金等需要用火的自然是在另外之处。
    此类工房还是放置于外吧斐潜指着那些工房说道虽说院内设工房往来方便但是多有隐患。明火好防但是烛火难御这些除了伙房柴房等等空余之处就修建个小些的庭院池亭什么的也便于平日教授博士聚会休闲
    这一点改动黄承彦到没有迟疑便是点头应下然后还表示要代替那些教授博士大工匠感谢斐潜的安排。毕竟如此一来后院几乎就是舒适之地了待遇指数直线上升。
    斐潜摆摆手然后就将模型放到了一旁询问起黄承彦关于一些器械的改进的事情来。
    斐潜来找黄承彦其实来看这个新工学院的模型倒是次要的种子也是随手布置的主要还是为了机器。
    其中最为紧要的就是针对于棉花的机器。
    棉花的产量在逐渐的扩大这就使得斐潜必须有相应的机器来增加生产的效率。原先或许可以抽调其他纺织的人力但是抽调多了就自然会影响到其他织物的生产。
    这是一个矛盾斐潜必须解决的矛盾。
    华夏有麻大汉当下大多数的布不是棉布而是麻布。
    麻不等于绵不能通用。
    绵也同样不等于丝。
    但是又有相同之处就是这些原材料都不是直接可以用的都需要处理然后变成线最后才能成为成品。
    丝绸和麻布的原料是蚕茧和亚麻但不能直接就用蚕茧要经过缫丝才能变成用来纺绸的生丝;而亚麻也需要浸泡破碎捻在一起纺成线或纱这样才能用来织成布。而缫丝需要缫丝机纺纱则是要纺纱机。
    同样要将棉花经过杆、弹等工序处理过之后变成纱线来的机器就是纺棉机。
    斐潜知道后世有一种纺纱机是黄道婆发明的三锭纺车可同时纺三根纱是非常了不起的发明
    可是遗憾的是斐潜只是知道其名字并不知晓其工艺。
    虽然说黄承彦和黄道婆都姓黄但是并不能一样。就像是都姓马一个是马某一个是马某某关注度立刻天差地别一样。
    现在摆在斐潜面前的就是各种织物的器械模型。
    从丝绸到棉花都有。
    只不过属于棉花行列的器械相对来说比较少。
    棉花对于大汉来说是新生事物从零开始培训学徒到老手显然不现实也不经济所斐潜需要扩大棉花棉布的生产就必须抽调其他织物的工匠或是老手也就是当下斐潜必然的选择。
    同样的其他织物产业虽然说纺织原理相近转移到棉花方面上会省一些事。但是其他织物产业之中想要培养出一个老手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情。
    所以这就是当下的困境。
    因为在秦汉大部分的纺纱缫丝等工序即便是有机械的参与也很多是需要手工去完成的和后世那种按一个电钮什么都不用管了的完全不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