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24章 寻根究底(第2/3页)  诡三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之语但是随后呢?要是一路摸下去要知道莲花在水面上看起来漂亮高洁但是根部么……
    韦端打了一个寒战这事情太大了不敢碰。
    杜畿瞄了一言韦端眼底掠过了一些不屑。平时不是都挺大胆的么做这个弄那个的可是真碰上了大事却立刻缩了回来也真不知道应该说是大胆还是怯弱。
    两人各自沉默了下来都没有说话。
    韦端眼眸之中充满了忧虑然而杜畿的眼睛倒是闪亮了起来似乎有些期待的神色……
    ……(=?w?)?(=_=)……
    斐潜真的有像是杜畿等人所想像的那么深谋远虑么?
    很遗憾并没有斐潜真的没有像是杜畿韦端所想的那样竟然准备要掀孔仲尼的底裤来看看……
    斐潜只是觉得华夏不能走之前的老路子应该可以走得更远更宽阔!
    想要走得更远就不能过于封建。不是说不能封建而是不能封得太死太严导致连自己的脚都被缠的变形了……
    所以必须要趁着现在将儒家独立出来不能让儒家和地主阶级的关系如此的紧密导致后世朝代之中水乳交融完全分割不出来以至于华夏封建一封到底完全就在地主阶级上转圈走不出去。
    在汉代儒家被高度推崇在百姓眼中学习儒家经文的子弟自然都是士族世家都是仁义君子但是实际上这些君子究竟是什么样的普通老百姓并不清楚同时这些世家子弟也保持了相对的默契也不会告诉普通百姓事实的真相究竟是怎样。
    儒家兴起是伴随着新兴的地主阶级而产生的这些地主阶级高喊着要“仁政”要“自由”要“平等”但是和历史上大多数的阶级一样他们讲的要的其实是自己的“仁政”、“自由”和“平等”。
    为了打倒春秋战国时期留下来的旧贵族新兴的地主阶级当然需要一个理论基础表示自己实行的是比那些旧贵族要更好的“仁政是属于真正的“自由”和“平等”……
    就像是广告归广告疗效归疗效而儒家的广告便是“仁义忠信”。喊的多了就像脑残金一样老百姓还真以为能够包治百病了。
    之前斐潜一直以为儒家就是儒教但是随着理解的深入现在他认为在汉代儒家正在变成儒教而激发出儒家这样最终转变的不是旁人正是汉代本身正是汉代皇帝自己。
    尤其是党锢之祸。
    一场绵延了十几年的党锢使得天下经学之士饱受摧残也使得他们明白了口舌之利并不是那么好用更重要的还是刀枪所以党锢之后他们拼命的想要抢夺刀枪甚至不惜贬低武人来确保自己的掌控权。
    不得不说在总结教训这个方面上这些人还是很厉害的。
    孔子时代为什么四处奔波饥一顿饱一顿?是因为孔子尊周想要挽回礼崩乐坏的局面各地诸侯哪里肯听所以孔子也就老是不受待见。
    到了孟子的时候学聪明了些不谈周礼了而是谈些富国强兵之道自然有些肉吃了但是孟子还说民重君轻所以肉也吃不安稳。
    所以荀子就更进一步说人性本恶孟子那一套不行要用法规来约束人性的恶那么谁来约束谁来执行呢?当然是人自己能做到最好可是要是做不到呢?秦始皇欣然而笑说荀子这个同志说得很有道理你的弟子也是个好同志来来你们的书拿来我看看……
    所以在最早得时候儒家法家其实都一样都仅仅是统治者所采用得治国理政理念而已身份都是相同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区分没有上下之别。
    就像是汉武帝想要搽屁股的时候觉得董仲舒的这个搽得舒服就拿出来用完了就丢了。但是儒家不满足自己仅仅是一件工具他们忍着脸上的污垢就像是莲花一样从淤泥之中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来从工具变成了拿着工具的……
    在汉代之前儒家是掌握知识的阶层是和道家法家一样的思想者提供治理策略跟政治有联系但是不密切而汉代之后儒家就渐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