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91章 器文(第3/3页)  诡三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己“唯才是举”。
    现在将学宫大比分科考试这个么自然没有什么问题因为汉代就算是举孝廉制度也有孝廉和茂才两个主要科目就算是到了雒阳朝廷也会设立考试来测试一下虽然很多都是走过场但是毕竟也是有先例的所以斐潜做出这些改变来很多人就觉得不过是细节上的变化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也只有一小部分人心中才了然在这些变化当中的更为深层的那些东西。
    汉代的举孝廉制度完全就不好么?
    也不尽然。
    要知道在春秋战果甚至是更早的时期就像是后世的阿三社会一样什么人做什么事情都是定好的决定身份的高低不是个人的本领而是姓氏血统。血统高贵的生下来就是注定高官血统低贱的不管多有才能依旧是奴隶所以当时什么身份都不管甚至将奴隶尊为上卿的也就只有秦国一个。
    而刘邦建立汉朝并不意味着汉朝之初各地的旧贵族就全数灰飞烟灭了而举孝廉制度则是完全击溃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血统至上的人才制度。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举孝廉的人才制度也是有一定的先进性的。
    但是举孝廉的制度则是世家士族甚至这些世家士族之下的那些门生故吏包括附庸在这些世家士族之下的民众抱团的基础。士族世家通过举孝廉形成了相互之间的纽带和利益团体。
    科举则是将这些这家族、集团背景也全都打破使得就理论上而言毫无家世、根基的庶族地主照样能跟累世宦门子弟站同一条起跑线上参与考试从而极大地增强了上下阶层之间的流动性从而增强了整个社会的活力。
    同样也正是因为科举导致了华夏的封建阶层强大无比甚至比国外的封建集团还要强大强大到强烈抑制了资本阶层的兴起纵然到了宋代那样庞大的商贸社会基础依旧没有能够像是国外一样进入资本社会而是继续被压制下去。
    当然这其中也有少数民族大融合的功劳……
    不过科举的弊端么斐潜也在改进而现在当下举孝廉制度已经完全制约了社会的进步在举孝廉甚至是之后陈群搞出来的那个九品中正制度之下普通人是绝对没有任何出头的机会的这就是社会动乱的根源也是后来民族大融合的深层次的因素。
    因为通过正常的手段无法获取利益的时候有野心的人就会考虑用不正常的手段去获取这是人性不管是什么社会形态都无法避免的人性。
    科举制度在历史上是形成于唐朝是在民族大融合之后各地世家在动乱之后进一步削弱再加上被杨广又狠狠的折腾了好几下等到唐朝李世民上台的时候这些世家门阀才捏着鼻子认了忍了……
    唐代的考试制度与隋代的考试制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士人不必通过地方荐举而可投刺自荐——说白了只要你身家清白没犯过法没受过刑理论上所有成年男子都有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资格压根儿不需要推荐人。
    纵然如此有没有人举荐依旧还是有区别甚至还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要不然历史之中唐代也不会留下那么多人的感慨说自己辛辛苦苦写的诗词投到那些高门之后被那些官吏拿去搽屁股……
    所以现在斐潜搞这个科举会不会遇到强烈的反弹这个事情斐潜心中依旧没有多少的底数因此当学宫大祭酒令狐邵前来询问这一次大比的第一门科目要用什么考题的时候斐潜沉吟了片刻之后说道:“钟、鼓、管、磬、羽、蘥、干、戚乃乐之器也;屈、伸、俯、仰、缀、兆、舒、疾乃乐之文也簠、簋、俎、豆、制度、文章乃礼之器也升降、上下、周还、裼、袭乃礼之文也……如此便以乐礼之器文为题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