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661越打越散(第1/2页)  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突突突。”一阵机枪扫射。撕碎了西域夜晚的平静。两挺马拉水冷式重机枪划破了夜晚了平静。子弹呼啸扫射远处不远的乌孙人的部落。

    而一面秦军连旗在黑夜中飘荡。这是一个连队的秦国骑兵队伍。他们正在利用手中先进的武器对乌孙人的一个部落采取突然偷袭。

    “嘭,嘭。嘭。”三门三寸迫击炮相继开火。炮弹呼啸而过在部落中开火。原先并不看好的迫击炮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这种曲射火炮的射程从五百步到两里不等。但他的火力速度却比一般的火炮要快很多。最重要的是,他很轻,比一般所有的后装填火炮都要轻。这样一来,这种火炮很快就被重视起来,步兵,骑兵部队开始对这种能够弥补步兵和骑兵的武器火力不足的武器大量装备。

    不过这种迫击炮弹还远不是现在迫击炮弹那种流线型,而是前面一个圆柱前部尖,后部一个圆杆作为底部发射药和底火的安装。炮弹装在木质的箱子当中,箱子当中也有一个小木箱跟随,里面装炮弹的引信装置。

    “嘭。嘭。”炮弹呼啸的在部落中炸开。而炮弹还远远不断的飞来。拍击炮的有点就是,在步兵火力之外提供有效打击。而且其采用了前装填方式,很容易完成一次射击。然后再次射击形成一个覆盖面。这种火力打击相当致命。

    “突突突。”马拉水冷式重机枪射出致命的子弹。炮弹如果不算害怕的话,那么机枪才是致命武器,秦国的重机枪采用的是点五零口径标准机枪弹。这种子弹的实际口径在后来经过测量实际小于北约127毫米子弹。但他的威力却并没有减少多少。连续发生的子弹通常能够在远处将对手打个稀巴烂。更有甚者处于近距离射击的范围之内。子弹可以拦腰打断整个人。这种机枪的威力比迫击炮还要大。

    随着西域战事的全面展开。特别是南西域基本上进入进军状态,一部分兵力越过天山开始朝这边刚刚结束月氏乌孙战事的乌孙人发起进攻。

    西域战事非常的奇特。由于地广人稀的缘故,加上都是游牧部落,战事并没有大规模的发生过,因为游牧战争的样式基本上是以偷袭为主,依靠轻骑兵的机动性达成突然性。对手如此,也就决定了盟军在西域战事也要以这种模式展开。于是,相对应的盟军也采取了这种战术进行作战。

    西域盟军只保留了一个旅加一个团的总兵力骑兵。其余的骑兵和骑马步兵全部以营,连为单位分散开来前进。特别是一批机枪,迫击炮的使用加剧了这种分散兵力的做法。

    秦军指挥官的做法通常是划分几个区域,然后反复式的投入几个连队进入战区。几支连队之间依靠通讯兵和联络机达成联系。然后相隔几十展开不断的搜寻前进。而后方的后勤体系则不断的设立后勤补给点。当前方的连队通过机动偷袭消耗差不多的弹药的时候。他们就会停下来等待补给,后方轮番派出的部队则接替前进。然后他们就会成为补给点,以此往复。

    在空中。联络机则不停的巡查,飞行员可以查看整个地区战况。特别是一些大胆的营级军官亲自在联络机上查看整个战况。然后根据战场情况投放联络信筒。其实就是将战场的情况通过罐头盒形式投放给附近的作战部队,这些作战部队接到命令之后开始根据地图上的标注进行调整进攻。

    这几乎相当于骑兵狼群战术。联络机在陆军骑兵战术当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也正是如此,秦军的作战效果开始大幅度提升。逐渐的战术摸索出连级散兵机动战术。

    拥有新式武器装备,加上天上联络机的帮助,秦军以分散的兵力不断的攻击乌孙人。机枪,迫击炮的使用让一个只有百人规模的连级。却发挥着以前冷兵器千人以上作战单位的效能。更重要的是联络机的使用。让部队之间的联系便的敏捷起来。这种敏捷在于可以随时调动周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