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二章 至圣先贤的为君之道(第2/3页)  战国之平手物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面的谗言,请任何人都不用再传到我耳中了。”

    如此,流言蜚语方止。

    至少表面上看,是止住了。

    但没过几天,正在准备元服的言千代丸不知受了什么刺激,忽然开始私下嘀咕“偏听则暗,兼听则明”,“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以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类的话。

    阿犬见了,只以为儿子在学习古人贤者的治国方略,觉得十分高兴。

    但平手汎秀立即就明白过来,有人拐弯抹角旁敲侧击地还想干涉四国方面的事情。

    于是一方面开始警惕,身边的一些年轻侍卫是不是已经被外人收买渗透了,另一方面,立即找到言千代丸向他径直发问“最近可曾在什么人那里,听说了四国那里的事情吗?”

    闻言言千代丸不疑有他,毫不犹豫说出两名近侍的名字“是奉太郎与任三郎,几天前与他们闲聊之时,谈及此事。听了之后我觉得有些不太妥当……当然也不是不信任河田长亲大人,但是毕竟地方基层的情况一贯复杂,如果真的那么多人都表示反感的话……其中的是非真伪可能需要更加仔细的判断才是。”

    平手汎秀若无其事问道“你是怀疑河田长亲纵容部下劫掠百姓,引发众怒?”

    “这……”言千代丸有点惊吓到,想了一会儿摇了摇头“倒不至于有意纵容,只是怕判断不够仔细。”

    “这个判断可不能太仔细。”平手汎秀反驳道“最近你也大略到过前线,看过乡野百姓们的生活了。豪族与农人之间,真的有绝对的分界线吗?”

    “……原来如此。”言千代丸若有所悟,缓缓答道“您对孩儿说过,许多贫苦的武士,仅仅靠知行俸禄难以维持生计,也需要下地劳作。也有很多不甘寂寞的农人,时机合适就会扛着锄头作为杂兵参战。武士失去土地没落归农,农人拼杀出前程升为武士,两者的身份,根本就难以区分……河田长亲大人认为这些人属于需要攻打的对象,并没有错误。而另一些人觉得他们是无辜者,也有一定的道理……”

    “因此,对待地方上的国人豪族,往往只挑选最桀骜不驯的一两个加以打压,大多还是分化瓦解为主。”平手汎秀严肃地向孩子解说到“现在,一次性对付阿波、赞岐地区超过三分之一的地方势力,如果只诛杀几个首恶,力道就会不足,将来这些人的后辈亲眷势必卷土重来。而一旦扩大株连,就一定会引发激烈的抵抗。”

    “……啊……”言千代丸答了一声,然后低下头去,陷入沉思,而后又猛然抬头“如此说来,奉太郎和任三郎,也未必是无意闲聊扯到此事,很可能他们背后有人请托或者指使……看来,看来这两人……”

    “且不忙着迁怒。”平手汎秀安抚住儿子,劝说到“水至清则无鱼,你想要身边的人完全没有利益背景,是不可能的。你应该做的是,在心里有远近亲疏,把最放心的人安排到最紧要的位置,其次放心的人安排在其次紧要的位置,不太放心的人安排到不太紧要的位置。这样就行了。”

    “……唉……”言千代丸眨了眨眼,叹了口气,有些胆怯地道“这就是为君之道吗?还真是……真是……”

    “对,这就是为君之道。”平手汎秀想了一会儿,又补充道“其实,我曾听说,唐土的一位至圣先贤,是这么概括这个问题的——所有时候的首要任务,在于要搞清楚,应该依靠谁,团结谁,争取谁,孤立谁,打击谁,消灭谁……把你身边能见到的所有人,分成这六个种类,然后你就知道,一切事情该怎么办了。”

    “噢!简直太透彻了,一看就能搞懂,仔细思索又有无穷的哲理。这就是所谓的深入浅出吧?”言千代丸眼前一亮,十分感兴趣地问到“这位唐土的至圣先贤,是哪位高人呢?是孔子吗?还是孙子呢?”

    “这个嘛……都不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