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章 背后(第2/3页)  重生之文娱高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不着痕迹。童话、漫画、诗词、散文、等均有涉猎。

    一般作家限于思维方式,写作风格,作品与作品之间多有雷同之处。唯独朱子清的作品,每一部作品都具有完全不同的风格。

    如果不看作者名字,只看内容,绝对想不到这是同一个作家写的。硬要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那就是每一部都是那么的经典。

    但看过他作品的人都不得不承认一点,朱子清对传统文化有很深的研究。他的诗词、他的散文集、他的古文都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当他说要在武大开坛讲论语的时候我一点都不奇怪。一个对传统文化如此了解的人,怎么可能没有研究过论语呢。”

    有赞的,有夸的,有认同的,自然也有不同意见的。

    “朱子清才华横溢,被称为建国以来第一天才,这些我都承认。说他在传统文化上研究颇深,我也承认。说他对论语有研究,略有心得,我也认同。可要说自成一家之言,我怎么都没办法相信。”

    “通俗文学为了销量进行炒作我们理解,也忍了。可传统文学什么时候也需要用这种吹捧打名气了请给文坛留一点净土好吗。”

    “二十岁青年在论语研究上自成一家,真不知道你们是想成全他,还是想害他。难道就没有听说过捧杀吗”

    朱子清已经不是初出茅庐的新人,他的作品已经获得了文坛的认可,没有人否认他的才华。

    大家的分歧出在了一个地方,那就是“自成一家”。自古至今,自成一家的无不是大师。

    一个刚满二十岁的年轻作家拥有大师的实力,这是件事太挑战人的智商。哪怕有二十几位名家点评认可,也没有人愿意相信。

    明珠市,文化之旅,总编办公室。

    “这个朱子清真是太不消停了,文坛但凡发生点事都能和他扯上关系。不知道的,还以为文坛就他一个人呢。”吴文辉翻着报纸,和坐在对面的张明湘说道。

    “这就叫锥在囊中想不冒尖都不行。朱子清的才华就像锥子,在文坛想不冒尖都难。”张明湘背靠在沙发上,眯着眼说道。

    “确实,不过可惜了。这样有才华的人居然不能为我所用。”吴文辉惋惜的说道。

    “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才。少了他,还有更多的人才能为我所用。没什么可惜的。我更担心的是他和陈启明贾其功走的太近。”张明湘嘴上说的担心,语气懒洋洋的哪有一点发愁的样子。

    “没什么值得担心的。他和陈启明贾其功走的近对我们反而是好处。”正在审阅新一期杂志样刊的于鼎双突然说道。

    “何解”

    “这是个多元化的世界,没有谁能一手遮天。支持陈启明的人,不一定就会反对我们,此其一。

    其二,国家在背后操控,他们允许东风压倒西风。但要是东风太厉害,压的西风没有喘息的机会。国家就会出面扶持西风。”

    “国家操控这点事还不值得国家出手吧”吴文辉诧异的问道。

    “文化界能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领域。要是文坛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对国家统治是非常不利的。这么大的事情他们怎么可能放任不管。

    你以为对传统文化研究最深的只有一个陈启明吗不是。据我所知,还有三五位并不他差。

    可是为什么陈启明成了地位尊崇的大师受万人景仰,而其他人却名声不显

    因为陈启明的思想更符合国家的利益,更符合国家的需要。而且他比那些竞争者要纯粹,除了文学什么都不过问。所以国家选择了他,他就成了大师。这就是国家在干涉的结果。”

    “原来如此,受教了。”吴文辉恍然大悟。

    “国家支持陈启明的同时,也在防着他。在他的思想被大多数人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