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百七十三章 已知和未知的背叛(第2/4页)  草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各不相干。”

    “评论中揭露满人阴谋,不是更好”

    “这叫什么阴谋呢满人已摆正态度,求一条生路,咱们英华有仁人大义,就该接下这梯子嘛。”

    接着报人就自己有了争执,嗡鸣声透过珠帘传入耳中,茹喜脸上升起自得的笑容。

    这不是阴谋,这是阳谋。

    去大清国号,满人另外找了桩大义,那就是大明遗臣。在满人看来,这资格是铁的,当年万历皇帝封努尔哈赤为建州卫都督佥事,授龙虎将军,御赐宝剑就在永琪腰间挂着呢。

    抱上大明遗臣的大义是有风险的,满人臣属大明,却颠覆华夏,奴役神州,如此叛逆不道,现在还重提旧事,会让英华国人对满人罪恶的认识更加深一层,激起更多愤恨。

    但抱上这桩大义的好处却大得多,首先,能将满人继续拧为一股绳,一个不同于蒙古等族那种落后部盟制的群体,继续攀住“华夏”这个大义名分的一角,其次,可以让英华国中温和派和仁儒派,也就是茹喜所称的秦桧有了更多弹药。

    满人降英,圣道和朝堂都不接受,那满人就降明嘛,反正大明已经没了。满人以大明遗臣自居,英华再要绝满人一族,或者整族迁至北方冰原荒地的打算,就要多上一层道义障碍。大明虽亡,遗臣却依旧是华夏,怎能对华夏之下的自己人干这种不仁之事呢

    第三点是更现实的政治过渡需要,这也是给圣道和英华朝堂献上台阶,英华若是直接受下满人请降,温和处置一族,也要面临极大的人心障碍和舆论压力,这也是圣道和英华朝堂不对之前满清请降国书正面回应的关键原因。但现在英华是接纳大明遗臣,这事姓质就不一样了。

    正如茹喜邀请来的那些英华报人所论,这一步仅仅只是个过渡,借着这一层身份,跟圣道和英华再谈下去,双方立场就不像以前英清或者汉满那样尖锐对立。

    今曰这场去国归明仪式,还不止是要抱旧明大义,让茹喜自得的原因,正在于另一桩大义。

    “请母亲宣谕”

    从大清道光皇帝转职为大明龙虎将军的永琪转身向珠帘行礼,童音稚稚,听得茹喜心口又痒又暖。

    永琪口中的“母亲”,听在他人耳里,是国之伦常,而非血缘关系。

    大清去国,不等于她茹喜这个大清慈淳太后就要去位,放掉权柄了。她必须有专属于她的名位。

    这名位在“大明遗臣”的大义下也能找到,那就是由她继承当年万历皇帝封给努尔哈赤夫人的正二品诰命,再由她“收养”永琪,由永琪继承努尔哈赤曾有过的大明官爵,而具体的军政事务,在永琪成年前,由她这位“夫人”摄理。

    这样一来,她茹喜在“大明遗臣”的大义下,依旧是满人一族的最高决策者。这事并非她原创,旧世华夏的历史里,外藩臣属以这种方式传承权柄的例子,数不胜数。

    尽管就血脉而言,永琪是茹喜孙子辈,可那毕竟是满清旧事,什么脏污廉耻,都裹在满清那层皮里,一并丢掉了吧。

    永琪这一声“母亲”,茹喜听的是另一层含义,也就是字面上的本意,她之所以满心喜悦,是因为她知道,永琪这声唤,用的也是本义,是以亲生儿子的身份在唤她,因为她已经将这桩隐藏了十年的秘密告诉给了永琪。

    她必须揭破这桩秘密,大清去国,她虽以大明正二品命妇之身主掌满人事,可这名位终究不如昔曰的太皇太后牢固。唯一能帮她稳住权柄的,就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永琪,让永琪知道自己跟他的真正关系。母子一心,她的位置才能坐得牢。

    当她搂住永琪,告诉他其实就是她的亲生儿子时,永琪也反臂抱住了她,哭泣着呼喊母亲,一股平生从未体验过的颤栗震彻了她的全身,这应该就是幸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