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4章 临安(下)(第1/2页)  大宋男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虽然有这么多古里古怪的故事,但张顺却还是对于临安有着自己的认识,因为这段历史他还是有过研究的。

    临安的南宋宫廷遗址已经毁坏在在战火之中,毕竟在后面一千年的时间里面中华大地之上又发生了无数次各种战争,想要在这样的地方保留一个那样的宫殿简直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所以在后世留下来的只不过是遗址而已。

    当年拍摄文天祥的时候,那个导演曾经想要在原址搭建出一个一比一的原景宫殿,甚至于当地的主管部门都已经先后同意了,但最终还是被杭州市和江苏省同时枪毙,毕竟那是一个人造景观,会影响西湖这个天然的好风景,为了一个人造的而放弃天然的,最终还是有明白人做出了明白的决定。

    可是当时那个导演已经做了一整套微缩景观,他找了大量的专家和书籍还原了这座南宋的都城,所以张顺虽然还没有进城,却已经对于这座城有了很多了解。

    其实宋朝作为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朝代,老百姓的口袋里面是装着大量金钱的,但问题也还是鲜明的,当老百姓有了钱之后物价也随之上涨,特别是向临安这样的大都市,很多东西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南宋的都城临安的城市规划十分神奇,皇宫在临安南郊的凤凰山上,山势风水上呈现龙翔凤舞之势,对于偏安一隅的南宋心理寓意非常重要;从另一个意义上讲,南宋皇室把皇宫建在临安城的南部,也是为了拿临安城当作抵挡北方势力的一道屏障。

    在这样的情况下,临安形成了南宫北城,后朝前市这样的布局。南部是皇宫,三省六部中央官署在北面,再往北是商业设施、居民的住宅等,这种布局叫作倒骑龙。

    整个临安城的中部和北部都是商业区和居民区,贯穿临安南北的河道以及同河道并列的大街成为临安的中轴线,中轴线两侧则是繁华的街道,昼夜不休,颇有后世上海纽约的风范,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看着繁华景象的描述,估计如今的南京路、春熙路才能同南宋首都的这条商业街相提并论吧。这当然也要归功于大宋没有宵禁的制度,当年据说甚至还有人在夜晚跑到宋高宗睡觉的宫殿附近卖东西呢,所以一直到大宋灭国的时候也从来没有宵禁过。

    有着这么繁华的经济,可想而知宋朝的城市化也非常令人惊喜,宋朝时由于经济发展,人们纷纷涌向繁华的大都市。士大夫发迹垄亩,贵为公卿,谓父祖旧庐为不可居,而更新其宅者多矣自村疃而迁于邑,自邑而迁于郡者亦多矣。

    据说整个临安居民大约一百二十多万余人,临安下辖的九县中,钱塘、仁和两县的人口也达四十多万人之多。

    这人一多,住房需求自然就大了,于是整个临安的房地产市场迅速崛起,房价嗖嗖嗖地就上来了。

    房地产活跃到什么程度呢历史记载“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说明土地和房产在不停地被交易;而房价又高到什么程度呢说起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宋代名臣,他们无一不为房价折腰,一辈子攒钱买房有的甚至还没买到,堪比我们今天凄惨的房奴们。

    比如苏轼,一生颠沛买不起房,还是儿子结婚找弟弟借的钱才买到了房子,苏辙也是变卖了藏书才回老家买房并且写诗,我老未有宅,诸子以为言,直接吐槽买房难,我一个做到高级官员的人都买不起啊哭出声,儿子感受到我的绝望了吗,求你珍惜你爹我攒了三十年买的房子。

    甚至当时的大儒朱熹也吐槽说“且如祖宗朝,百官都无屋住,虽宰执亦是赁屋。”

    有这帮房奴,自然就有乘着春风大发一笔的商人们。宋代的房地产主要由富有的大家族和官员们投资,盖房子然后出租出去,可以赚不少钱。还有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