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三章 试点(第2/3页)  大阁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这话说得不少官员都是有些不自然,不过立即就有一名给事中冷笑道:“大司农真是一心为国吗?下官怎记得大司农在总督漕运都御史任上时,也不是那般大公无私吧。”

    总督漕运都御史便是漕运总督,掌漕运之事,为官权重,在此位子上,所经手的钱粮不计其数,难免会让人有所怀疑。

    马森听了,顿时怒发冲冠,与这给事中辩驳起来,各自亲近的官员也参与进来,一时间这廷议海禁之事,变为了一些朝臣之间的攻讦,另一些事不关己的官员则当着吃瓜群众。

    “诸位身为朝廷大臣,在殿中这般行止,成何体统!”徐阶见场面有些乱,喝止了众官。

    殿中静下来后,徐阶又道:“大司农多年官声有目共睹,岂容尔等出言中伤。更何况,今日议得是是否要大开海禁,非是让尔等在此议论其他。”说着让众官继续议论开海之事。

    “元辅,我朝虽行海禁之策,但也时驰时紧。然世宗皇帝时,海禁最严,倭患却是最重。有鉴于此,陛下顺天应时,下旨放开海禁,于是倭患渐消,五方之贾,熙熙水国,刳艅艎,分市东西路,其捆载珍奇,故异物不足述,而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公私并赖,其殆朝廷之南库也。”

    这时,张居正终于发声:“故而,仆以为,对于沿海海商,堵不如疏,当继续加大开海力度,并叫以合理管控,易私贩为公贩。若是海禁大开之后,仍有私贩不按规章办事,便予以严厉打击!”

    其实,张居正也联系了一些官员支持大开海禁,并准备好了一套说辞与反对开海者辩驳,只是没想到马森会将话挑明了说,以致于那些以祖制反对大开海禁的官员一时之间无话可说。

    “下官附议。”右佥都御史庞尚鹏出班道:“以海贸之利税可解国库空虚之忧,更何况正如大司农所言,现今之海禁又如何真能禁得了人,与其如此,倒不如化堵为疏,多开放港口,朝廷也可多征收利税。”

    “下官附议。”

    “下官附议。”

    庞尚鹏说完,张居正联系好的几名官员也站出来支持,还有一些本就支持开海禁的官员出来附和。

    “大开海禁之事,万万不可!”有支持者,自然就有人反对。

    但听得吏部左侍郎陆树声神态肃然,大声道:“诚如张阁老所言,开海通商有巨利,然正是因为此,海贸必会使得沿海民众乃至周边之民,投身于海商,如此一来,从事田亩者必然减少。农为国本,商为末业,岂可为一时之利而舍本逐末。”

    王本固出声赞道:“陆少宰言之有理,大开海禁之事,绝不可为!”

    那些本就在海禁之中得利的官员顿时纷纷出声赞同,将支持开海的官员压了下去。

    张居正见反对者虽多,但也有不少官员在看着热闹,他扫视一眼,见这些官员大多是北方及内陆官员,当下心中有数,这果然不出他所料。

    张居正又看了眼身旁的徐阶,见徐阶仍是老神自在的样子,便开口道:“陆少宰所言也有些道理,然大开海禁非舍本逐末也,依仆看来,农可强国,商可富国,二者不可偏废。通商不代表轻农,重农亦不代表定要抑商,商农可并重也。若是诸位觉得大开海禁不可,不如且先重开泉州、宁波、广州市舶司,试行数年,以观后效,若确对朝廷利大于弊,再逐步实施开海;反之,若是弊大于利,自是重施海禁,亦无不可,诸位以为如何。”

    以试点逐步展开,这是张居正与张敬修商议好了的,这也是现下最合适的办法了。

    果然,此言一出,马森就立即点头道:“张阁老此言大善,然市舶司提督,不得用中官,如此才可试行开海之策。”

    其实,文官集团反对开海,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提督市舶司皆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