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一十章 这是我的荣幸(第1/2页)  重生光影年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经过一番商量,《杀死那个人》最终国内、北美都定档三个月之后的七月份公映。    李奥感叹道:“像您这样保持票房不败纪录的导演,作品定档早已经不是问题,在哪都是优先考虑。”    情况当然是这样,就像畅销书作家的作品都摆在书店最显眼的位置,影视市场也是如此。    既然对这片子都格外看好,不出苏长青预料,韩厂长和大卫·兰道都大力建议《杀死那个人》尽量多参与评奖,无论从哪方面考虑这都有利无害的事:“这样质量的影片,只要去了必有斩获,为什么不参加呢?”    再说奖项收割者苏长青的作品,好像没道理裸奔上市,这片子比《僵尸之地》正经多了,不能也当做游戏之作,必须得给予相应重视。    从商业角度考虑,虽然这部电影是苏长青银幕首秀,但话题度不如发言人演丧尸,也需要尽量多些光环加持。    “您如其他许多天才导演一样,也有很棒的表演天赋,银幕首秀也该格外重视。”    正因为秉持这些个观念,所以才定档七月,方便下个月先参加戛纳电影节。    韩厂长也不赞同参加之后的威尼斯电影节:“我听说艺谋和张元的电影都会送过去,你要是再去了,那可就真变成中国人的电影节了。”    不过戛纳电影节也没好到哪去,凯哥的《荆轲刺秦王》和北野武的《菊次郎的夏天》也已经入围了,苏长青再去同样很热闹。    李奥忍不住感叹:“以前觉得世界挺大的,现在怎么走哪遇到的都是那么几个熟人?”    老熟人们都如此活跃,也刺激了苏长青的雄心,反思自己之所以对《杀死那个人》之所以信心不足,很可能是原创的比例比之前的几部获奖作品都要大得多,骨子里还是因为不够自信。    “凯哥对《荆轲刺秦王》都如此自信,我有什么道理不挺直腰杆大干一场?”    《荆轲刺秦王》是中日法合拍的,这方面凯哥理念比张导开放,成名后几乎就没怎么拍过纯国产片。    演员阵容很强大,巩琍、张丰毅、李雪健、王志文等等。    这部片子中日联合监制,中方是韩厂长,日方是两个日本人。    韩厂长监制的影片已经参加了戛纳,他还建议苏长青也去掺一脚,有时也不知他怎么考虑的。    《霸王别姬》之后凯哥的作品都反应不佳,《荆轲刺秦王》也不例外,在后续其他烂片出来之前,一度成为凯哥争议最大的作品,毕竟人物形象难看,对历史改动较大。    国内公映时更是恶评如潮,甚至首映没多久不得不收回拷贝删改剧情再重新放映,也算是开创先河的举动,因此赔了不少钱。    苏长青从这部电影里看到了张导前年《有话好好说》的影子。    男女主角都是《霸王别姬》的,民国搬到了战国,请来无数大腕参演捧场,就像张导亲自饰演收破烂的,凯哥也自己饰演吕不韦,本山子也加盟了,饰演击筑刺秦王的高渐离。    自编自导自演,国内的知名导演几乎全都干过了,还包括姜导、冯导、贾导,论单项实力张导拿过影帝,苏长青目前还不如,但综合实力应该是第一的,仅这一点似乎也没道理退出评奖江湖。    只是张导前年请本山子出演一个进城农民,的确非常出彩,台词很见功力。    凯哥请本山子饰演高渐离就不知是几个意思了,这是个音乐家、杀手,难道看中本山子演瞎子出身?    这种拼凑阵容的行为无疑是大忌。    这部电影挺难产,剧本请著名编剧写了五年,最后一刻凯哥仍不满意,干脆甩开膀子自己操刀,花了十几天又写了目前这个本子开拍了。    张导也经历过对编剧的不信任,动不动就改剧本,后来也干脆亲自写,《英雄》就是他自己攒的。    看得出凯哥有点急了,观众总说他江郎才尽,得赶紧拿出个大制作证明一下自己。    创作者一旦陷入自证的迷局,就容易干傻事。    有些事想想挺有意思,也挺令人感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