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八章:是堵是疏(2)(第1/2页)  三国之经天纬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刘纬一边吃早膳,一边考虑起了如何解决番薯走私贩运外流的问题,深通历史的他,想起了曾经发生的历史故事,似乎可以作为参考!可是他能学习和效仿林则徐吗?

    林则徐禁烟和虎门销烟的壮举,作为中国人民反抗外来殖民入侵的经典事迹,永载史册,甚至被写进了历史教科书,其正面意义,不容抹杀,可遗憾的是,他最终还是失败了!

    虎门销烟,成为了英国殖民者无耻发动鸦片战争的导火索,而鸦片的走私和贩运,也并没有从此销声匿迹,反而愈演愈烈,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彻底消亡!林则徐本人,也是被罢官夺职,远流新疆,最后郁郁而终,成了一位悲情英雄!

    林则徐抗英禁烟的历史功绩,绝对是不容抹杀的,但是在当时清政府腐朽没落,国力孱弱的情况下,采取如此激烈对立的禁烟方式,却未必是最佳的选择,如果历史可以重来,林则徐的做法,不一定是最可取的!

    事实上,在道光皇帝下决心全面禁烟之前,满清朝廷内部,还是有不少分歧意见的!林则徐,属于严厉禁止的激进派,还有保守派和中间派,所持意见,也大不相同!

    保守派大臣认为,鸦片走私,禁是肯定禁不住的,万里海疆,你防得了东,防不了西,不如采用重治吸食的方式,慢慢杜绝鸦片的走私输入!

    何为重治吸食呢?就是不抓鸦片走私贩子,只抓吸食和购买鸦片的瘾君子,以死刑震慑,强令这些人戒烟,那么没有买的,不就没有卖的了吗?

    中间派大臣认为,鸦片走私,之所以越演越烈,实际上就是因为朝廷的禁烟令!

    还不如放开烟禁,使鸦片贩卖恢复合法化,走正常的海关渠道,作为一种普通的商品输入,同时颁布法令,限制吸食鸦片,严加管理,那么即便抽死一批人,也是那些烂泥扶不上墙的瘾君子,只要官员、军队等国家机器人员不吸食鸦片就行了,死个把老百姓,不算什么!

    这两派意见,其实当时道光皇帝听了也很动心,只不过后来因为激进派的坚决反对和一系列的客观原因所致,他才没有采纳,最终选择了全面禁烟的路线。但是现在看来,保守和中间两派的意见,也并非没有可取之处!

    当然,历史是不容假设的,已经发生的事实,也是无法改变的,以神视野去品评历史,多少有些事后诸葛亮的味道!不过,刘纬不一样,他穿越到这个时代,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就可以借鉴这些历史经验,充分考虑各种客观条件,选择最佳的方式!

    显而易见,林则徐的方式,对刘纬来说是无效的,走私番薯,他一直都在严厉打击,甚至杀了不少走私犯,以儆效尤,可还是禁不住!流落到东吴宴席上的番薯,就是铁证!

    那么刘纬就需要想想别的办法了,像大禹治水那样,或是那些中间派大臣的意见,在封堵无效的情况下,不如采取疏浚的方式!一旦番薯的贩卖实现合法化,不但走私贩运会彻底销声匿迹,刘纬还能从中收取关税,增加大量的财政收入,何乐而不为哉!

    番薯可是个好东西,吃了还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并不是鸦片那种害人的毒品,开禁销售也未尝不可,唯一的问题就是,如何才能杜绝曹操、孙权和刘备他们,推广种植番薯呢?

    能不能像羌人卖马那样,仿造阉割公马或只卖母马的方式,将番薯也进行处理,令销售出去的果实,失去繁殖能力?似乎也不行……除了煮熟,还能有什么办法呢?熟了的番薯,根本存放不了几天,无法实现长途贩运,到时候走私还是禁不住!

    刘纬在穿越之前,只是个好学的文科学生,他是懂得很多,也从小看过不少百科全书,可对于农业领域,还是很陌生!这也难怪,一个城里长大的孩子,都没见过庄稼长在地里是什么样,哪能有实践的基础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