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八十九章 天下大稔 未来可期(第1/2页)  大明:我崇祯要打爆全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银子还有粮食,这可是治理大明最重要的两个问题。一想到粮食,朱佑俭又问史可法了一下,关于白薯的种植情况。

    史可法告诉朱佑俭,虽然已经尽力从福建运送秧苗。但还是因为农时的问题,现在这白薯的种植也就百亩左右。

    对于这个面积,朱佑俭还是比较满意的。一百亩的白薯,若是今年没有什么大的问题,收获个五十万斤左右。这五十万斤听着不少,但对于嗷嗷待哺的大明百姓,也没有多少。

    重点是一百亩地可以出五十万斤粮食,这个新闻足可以轰动整个大明。一年天下闻名,二年天下遍地,三年就是天下大稔!

    朱佑俭心中暗喜,十几年的粮食问题,重要就要被解决了!

    等今年的白薯丰收之后,将秧苗播种于江浙,然后是山东、河南,然后关中之地。这崇祯时代的饥荒问题,就算是能够解决了。随之而来的,定然是大明进入安定时期。

    不仅是白薯,还有玉米,这些高产粮食,必须要在几年内推过全国。

    朱佑俭甚至想,等着些粮食作物够吃了,土地节省出来,然后就是种植经济作物。棉花、苜蓿还有甘蔗,尤其是茶叶。

    这相比其他的经济作物,这茶叶的利润最厚。朱佑俭计划未来,大明皇家海军的主要经济就是香料、茶叶、丝绸和瓷器。

    这几样东西,在这一百年之内的利润还是足够养得起海军的。

    在说到白薯种植的时候,史可法还特别夸赞了范承谟。

    史可法说此人做事非常认真,人也非常低调。从不参与官场的是非,每天不是和农民打交道,就是和田里的庄稼在一起。

    可以说是深入百姓民情,为史可法了解江浙一带的民情,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同时的,这沈亿双也被史可法表扬了一番。

    史可法告诉朱佑俭,这个沈亿双果然是个理财做生意的好手。自从他与福建地方的农民了解到了白薯的产量,并亲自品尝了一下之后,他立刻开始准备在福建当地收购上百万斤的白薯。

    当朱佑俭问到,这家伙有什么意图的时候。史可法告诉朱佑俭,是沈亿双找到了史可法,让史可法找一些荒地,让他可以大量引种白薯秧苗。而且,他还给这些白薯秧苗起了个名字,叫浙薯。

    一听这个名字,朱佑俭立刻明白了这个沈亿双的意图。

    这白薯本来是在福建引种的,可若是大家都知道,这东西在福建不怎么值钱,那沈亿双的白薯秧苗可就卖不出了。

    可只要一改名,来一个鱼目混珠,让大家都以为这白薯是浙江的特产,纷纷去到这浙江来买秧苗,那他沈亿双还不发了大财。至少两年内,这个家伙可以垄断白薯秧苗的种植。

    之后,朱佑俭又把范承谟叫上了厅堂之中。

    范承谟还是一副罪臣的样子,态度十分恭顺。而朱佑俭也没有给他好脸色,言语中,除了讽刺挖苦,还有几分警告他的意思。

    之所以这么做,并不是朱佑俭还看范承谟不顺眼,而是因为朱佑俭要保护范承谟。

    一方面,是提醒范承谟,要他做事更要谨慎;二来,就是让百官都知道,皇帝对于罪臣的惩罚已经非常狠了,百官们笑话笑话就可以了,就不要再往死里踹了。

    等见徐泾的时候,朱佑俭的心中可是有些小激动。他与这位徐文长在世,没有说太多的政事,反倒是书画方面聊的很多。

    这让一旁的史可法根本插不上嘴,因为史可法对书法还能聊几句,可到了绘画,尤其是那种洒脱不羁的风格,史可法就完全不明白了。

    而朱佑俭则不同,他与徐泾聊的甚好。甚至送给徐泾一块宝砚,和两方鸡血石。这让徐泾真的有些受宠若惊了,不过,朱佑俭也是了,这东西不白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