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2章 鲜美无比(第1/2页)  暖男系神豪从环球旅行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农贸市场直播告一段落后,李小凡在农贸市场门口租了辆一当地小伙子小葛开的哈佛SUV越野车,价格不贵,谈好了800元一天。

    回去温泉度假山庄帮孙含烟取来行李后,哈佛SUV就直接奔向她家所在的辣子树村了。

    路上李小凡打开了直播设备。

    “各位老铁,现在我们要去凡烟所在的辣子树村。辣子树村有多远?现在,我们打开电子地图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辣子树村,发现没有?山连着山、河连着河,弯弯绕绕的路在地图上拧成了大麻花,不仔细看,很难发现这个叫辣子树村的小地方……辣子树村在高山上,石山、半石山延绵起伏,横断隔绝,贫苦已经和这连片的石头山一样世代横亘在辣子树人面前……”

    车子攀爬在逼仄的山路上,轰轰直叫。对面来了一辆汽车,小葛不得不收起后视镜,探起身子盯着车头,小心翼翼拨着方向盘。车轮卡着道旁的路基,两车勉强能同时通过。

    李小凡把话筒交给孙含烟,让她继续介绍。

    说起家里的村子,她如数家珍:

    “现在要去的是我的家乡辣子树村。我家那个村子情况很特殊,全村面积20多平方公里,但是有14个村民组23个自然村寨。村子海拔落差非常大,从海拔2000米的大朝子组,到海拔800米的田边寨组,开车要一个半小时,很不方便。我们那个辣子树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道路依山而建,狭窄多弯,俯瞰就像堆在山间的‘猪大肠’……”

    “我们那个村子缺土地、缺技术、缺劳力、缺资金,再加上交通条件恶劣,辣子树村曾经一直在穷窝窝里挣扎。而且我们村海拔高,又是喀斯特地貌,地下溶洞发育,土壤稀薄,蓄水能力差,全村没有一口像样的水井,恶劣的自然条件曾经严重影响了我们村民的生活质量。

    从我记事起就开始跟着村里大人去背水,到七公里外的格那河背,大人们一次背五十来斤,一天两个来回,一背就是大半辈子,家家户户都这样。水对于我们来说太珍贵了,根本舍不得用来整理个人卫生,像洗澡、洗衣服这些都是很奢侈的事情。”

    “上世纪90年代,国家投资进行烟水工程建设,自那以后,又陆续投入资金修建了许多小水窖,采取二级提灌方式建成辣子树村片区安全饮水工程,我们村‘两不愁,三保障’中的饮水安全得到了彻底解决……”

    沿路风景很不错,但是这山路崎岖,一个小时后就把千若雪给颠簸得晕车了。

    两个小时后,他们终于抵达山顶上的辣子树村。

    沿路李小凡发现政府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改善辣子树村基础设施条件,已实现村村组组通公路,条件比他们东海省的农村还好。

    但是进入村子里,发现这里的村民实在是穷,家里基本没什么好的家具和电器。

    要说条件最好的还属村里的这个辣子树小学。

    在村口他们遇到了县里派驻村里的扶贫工作队李队长。

    “含烟,你怎么回来了?”李队长认识孙含烟,热情地招呼起来。

    “这次是参加一个视频直播大赛,回普安拍东西部扶贫题材的视频来了,顺便回家看看!”

    李队长很热情,在李小凡的要求下,对着镜头侃侃而谈。

    “产业是我们辣子树村发展的软肋,过去全村主要靠种植烤烟、马铃薯、玉米等作物为主,养殖上以小规模散养生猪、黄牛、土鸡为主,产业结构分散、单一,收效不大,虽能解决温饱,但没有余钱来发展。多年来,村里也在带领大家多方摸索,寻找脱贫致富的新产业。近年来,普安县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宁波镇海的帮助下,大力发展长毛兔我们已经在张家厂凼子建起了2500平方米的长毛兔养殖小区,覆盖精准贫困户3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