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0章 朝廷讨伐东西川(第2/3页)  木匠王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p>

    与此同时,董璋也急了,他急命王晖率军三千奔往剑州,与庞福诚、李肇、赵廷隐会师。接着,董璋本人也率东川大军进至剑州东南的木马寨,与剑州守军互为犄角,两川联军重新构筑起一道防线,阻止了朝廷大军的南下。</p>

    十二月三日,石敬瑭所率的讨伐军陆续到达剑门关,完成集结。十二月六日,向剑州发起进攻。剑州守军并没有闭城固守,诸将中兵力最多的赵廷隐沿城下后山布阵,引诱石敬瑭来攻。他另派五百名弓箭手设伏于路侧山道,李肇、王晖两部在河桥布阵。</p>

    石敬瑭以步军主力进攻赵廷隐,以骑兵抢夺河桥,实现侧后迂回,然而却都碰了壁。步军进了埋伏了弓箭手的射程,两面受击,道路不够宽阔。大军无法展开,无从发挥兵力优势,只得收兵撤退。撤退中人多路窄,不少士兵坠落山崖,损失数百。骑兵攻击河桥,狭窄的道路使骑兵也没有了速度,在李肇部强弩连射中也败下阵来。交战到日暮,石敬瑭引兵后撤,赵廷隐会集各军追击,朝廷军又一次被击败,只能再次退回剑门关。</p>

    石敬塘对于这次出征,本就有些心不甘情不愿,现在又打了败战,大军无法入蜀就地征粮,所有粮秣只能依赖关中和汉中盆地供给,再翻山越岭远程输送。往往出发时的一石粮,到剑门已不足一斗,军民劳苦,怨声载道!</p>

    现在的情况显而易见,平定两川的难度要比打服南平、平灭王高多了。地方军方面,武信节度使夏鲁奇带去的人马太少,被困遂州,自身难保。宁江节度使西方邺正好病死了,剩下没反的蜀中各藩镇,再没有一个能打,可为内应的。朝廷方面,虽然身经百战,但还是第一次担任主帅的石敬瑭,表现很让人失望,拿下剑门,却仍不能入蜀。</p>

    十二月十三日,李嗣源与群臣商议石敬瑭送来的战报,以及关中物资损耗的报告,不禁叹息道:“还有谁能为我做事?看来我只能亲征了!”这话的弦外之音让安重诲非常不安。正因为他一番扇风点火的操作,才使得原先的两川割据演变成了今天的两川反叛。如果讨伐两川的战争不能打赢,要追究责任的话,他肯定是第一个中招。</p>

    这一年多来,安重诲越来越清晰地感觉到,李嗣源对他的信任正在一步步下降,两人深厚的友情正在一天天消逝。这个时候,不能不主动站出来承担责任!于是,安重诲自告奋勇道:“臣执掌枢密,却使得国家军威不振,这是臣的失职!臣愿亲往剑门督战,以期扭转战局。”李嗣源正等着安重诲这句话,当即同意。安重诲向李嗣源叩头辞行,这一刻,他可能不会想到,这是他和李嗣源间的诀别,几十年友谊的终点。</p>

    李嗣源对老友安重诲的信任正一步步下降,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大部份原因在安重诲身上。安重诲的人生哲学就是:与人斗,其乐无穷!他的战斗力实在是太强了,通常都是到处树敌,多线开战。</p>

    就在后唐朝廷半秘密、半公开地筹备着讨伐两川时,作为朝廷主要负责人的枢密使安重诲,却还在一心二用。在他的工作日程中,有一个与平定两川不相上下的大事情:他要好好修理一个和自己有过节的人。</p>

    这位被安重诲列入打击黑名单的目标,是一个很有份量的人物,对付起来有相当的难度。因为他同样是李嗣源最铁杆的心腹,论同皇帝的亲密程度,甚至可能比安重诲都有过之。他就是李嗣源唯一的养子,追随义父数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