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一章 割麦(第1/4页)  全家除了我都是穿越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许棣要收庄稼,张兆慈把赵婆子安排家里看家护院,自己带着家里的人都到了庄子上,就连何嫂子,也给带着过来帮忙做饭。

    这是许栀第一次见识到庄稼收获的情形,许栀也是第一次知道,原来收割庄稼是这么壮观的事情呢。

    成片成片的麦田,金黄色的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麦秸秆,微风吹过,那一大片金黄色的麦穗就在热辣辣的太阳地里划过一道一道的麦浪。

    一帮拿着镰刀的壮小伙子,站在地头排成一排,赵庄头一声令下,一声响亮的呼喝之后,都弯腰开始割麦子。

    都是一些做惯了庄户地里营生的人,割麦子的速度非常的快。

    胳膊揽过一抱麦子,另外一只手拿着锋利的镰刀使劲一挥,就是一片割倒的麦子,年轻的身影一起一伏,带着让人着迷的韵味,许栀就站在太阳下呆呆地看着那些割麦的人,觉得在明晃晃的太阳下面,这就是一副让人迷醉的画面。

    许栀站在地头,就看到随着小伙子弯着腰低着头割着麦子往前走,身后就是一行一行割倒的麦子,个人割麦子的速度是不一样的,于是,时间长了,那仿佛是一块毛毯一样的偌大的麦田,从地头开始,多了一道一道别样的颜色,在太阳底下,显得生动了很多。

    张兆慈帮着往地里送烧好的绿豆汤,看到许栀站在地头,说:“小九啊,不要站在太阳地里呀,晒得慌。”

    许栀看到张兆慈一手提着一个用麻绳拴着罐口的陶罐,就要上去帮忙提着,张兆慈赶紧往上提了提,说:“哎哟,宝贝闺女,这个可不行,这个沉,你还提不动呢,待会娘带你回去,咱们喝晾好的绿豆汤。”

    张兆慈提着的都是有些大的陶罐,能装十几斤的绿豆汤,把绿豆汤放到地头上,招呼正在地里帮忙捆麦馃子的许荛跟许棣带着人来喝,就牵着许栀的手往回走。

    路上还采了一大把熟透的麦穗,掐在手里拿着,说:“小九,咱们回去做麦仁粥喝。”

    许栀看着被大太阳晒得脸都红了的张兆慈,说:“娘亲,您怎么懂的这么多呀?”

    张兆慈说:“因为我见的多呀,娘亲小时候可不跟别的姑娘一样,整天守在那一方小院子里,我曾经跟着你大舅他们出过海,我还曾经跟着你外曾祖父去深山野林采过药,等你见识过茫茫大海,再去见识一下淳朴喜乐的农家,你就会觉得心里就跟用山泉水洗过一样,到处都是透亮的。”

    许栀听了,一脸的向往,她小时候就是在侯府那个小院子里长大的,替嫁之后,又去了国公府的那个小院子,唯一去过外面就是跟着国公府的一干人发配岭南的时候,但是那个时候要日行五十,千里之遥的地方,就是用两只脚一步一步走过去,还得担心吃的饱不饱,路上是不是要遇到天气不好的时候,哪里有心情去看一看身边的那些不一样的风景?

    张兆慈看许栀听了自己的话之后,小脸盯着远方,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笑着说:“放心了, 以后咱们一定有机会去很多地方看看的。”

    庄子上如火如荼的收割小麦,县衙里的捕快骑着快马过来,说县衙里面有紧急的公务,需要许大人即刻回衙,许荛也只能整理行装,赶紧跟着来人一起回了县衙。

    许棣奇怪的对张兆慈说:“有什么着急的事情啊,我爹不是早就安排好了人去下面帮着收麦子的吗?”

    张兆慈说:“这谁知道呢。”

    许荛跟着到了县衙之后才发现,原来是草原那边的一个部落来了人,带着大批的羊毛羊绒,找到了卫朗,要交换茶叶还有盐。

    来交换的已经到了雁门关下面了,安全起见,卫朗跟许荛已经把互市从心设置到了雁门关外面,用木栅栏围了一个挺大的空地,许荛还用木板做了一个展示栏,上面写着各样物品的交换价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