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八章 准备(第2/3页)  汉鼎余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头一件事,台地后头那些房舍马厩什么的,立即拆掉,把木料都拿来修补栅栏,石头堆到台地边缘去。第二件事,栅栏的开口留的太少,影响反击时的兵力调动,我看,第一道栅栏要留两处,第二第三道栅栏至少留出四处以上开口。第三件事,台地后方还有二十多匹战马藏着做什么用?全部给我。台地上虽然狭窄,足够骑兵冲一冲了,到时候,由我领骑队从台地边缘包抄……”

    贺松老实不客气地提了数条建议,随后郭竟又补充了几条;邓铜表示自家部曲中有不少胡人,骑术要比贺松所部强得多,应该由他来策骑包抄,这想法立刻被贺松驳回了,两人争论了几句,才勉强达成一致。

    这个过程中,雷远反倒保持着安静。

    虽然实际掌握着千余人的军队,但雷远清楚那是权谋手段的运用结果,他并未就此成为优秀的军官。而这几名曲长都是久历锋镝、百死余一的战士,在具体的作战细节布置上,雷远信得过他们,自己乐得藏拙。

    再者,他也实在没有精力去参与这些琐碎细微的安排。从此前从军截击张喜那天算起,雷远已经有将近十天没有好好休息了,而且责任越来越重,压力越来越大,紧张的情绪越崩越紧。雷远在冲击曹公本队时受的腿伤也一直没有得到将养,昨日上午反而重又撕裂渗血,痛了一晚上。刚才观战时站立得久了些,这会儿竟然有些乏力。

    他看了看忙于仔细核对一个个细节的曲长们,慢慢后退几步,将手臂搁在栅栏上,稍微歇歇。

    “小郎君!小郎君!”过了没多久,郭竟唤了两声。

    “来了!”雷远走过去,发现曲长们已经讨论得差不多,甚至还在泥地上用树枝划拉出了一副草图来表示具体部署。

    新的部属仍然将重兵后置,陈夏所部顶上前方,负责第一第二道栅栏;邓铜所部负责第三道栅栏;贺松、郭竟、丁奉所部和雷远的本部作为预备队。一旦张辽攻来,首先依靠箭矢、飞石之类在山道上杀伤之;然后凭借隘口和栅栏层层阻截后退,诱敌深入。

    由于曹军后队受限于隘口石梯狭窄、不能及时跟进,因此他们的攻势必定会在某一个时间点由盛转衰,只要把握住这个时机,预备队就可以大举杀出。反击时,由贺松带领骑队直抵石梯尽头,再回过身来,配合其他各部,尽数歼灭台地上的曹军。

    这个设想,与上一次战斗的过程是完全一致的。只不过,上一场是局势自然发展的结果,而这一次,想必将会执行得更加坚决些。

    雷远看着草图,略微沉吟片刻。

    他其实有些失望,本以为几名曲长一起想办法,能够有些更具针对性的奇策……结果并没有。也许这才是战场上的常态,能够考虑到的只是兵力布置、时机把握这些,更多的,那就只能归于变数了。

    战争中的变数,永远是那么难以预测。哪怕最好的将帅,也不可能保证影响战局发展的每个因素都在自己预判之中,需要不断刷新认知、继而不断的改变原有部署。愿意承认变化、主动迎接变化、顺应变化之人,才能够跟紧局势,一步步地逼近胜利。

    当然,也有人排斥变化,用种种精神激励来蒙蔽自己,坚定不移地按照既定方针继续指挥作战,并勒令下属也蒙蔽双眼。在雷远的印象里,前世有一位枭雄便是这般,后来他投身于运输行业,并且以日记出名。

    “就这么办了。”雷远拍板:“尽快安排下去,曹军下一波进攻随时会开始,我们没有多少时间。”

    “是。”曲长们一起躬身。

    雷远不再多话,转而往此前自己登临观战的箭楼走去。

    他真的需要休息一下。

    极度的疲惫让雷远头痛欲裂、焦躁不安,丁立的牺牲更让他沮丧。然而局势如此危险,他又必须在所有人面前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