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忙活(4)(第2/4页)  紫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真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姜祷铭起身大步流星走到书案前,江涛和钱博平连忙跟过去帮助铺好宣纸和收拾砚台毛笔,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李凡才从自己带来的背囊你拿出了一方“澄泥砚”,他恭恭敬敬的放在了书案上。

    “姜老师,知道您喜好书法,过来也没啥好带的,元旦的时候去五台山那边踅摸了几方砚台,算是还可以,送您一方,算是个雅意!”李凡笑着说。

    “这,这是什么砚台?怎么还在五台山那边踅摸到的?对砚台我不是很懂。”

    “哦,这是澄泥砚,是用河泥烧制的。”李凡指着砚台继续说,“在华北一带没有石头,古代学子要想读书写字,没砚台也不行。于是,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用上好的河泥来烧制砚台,这个技法至少有二千年了。到清代,古法生产的工艺已经失传,可最近一些爱好者还是深入研究古代技法,参照古籍里的说明,基本上复制了古澄泥砚的制造技法。这一方砚台是仿古的,其功效还不错,您不妨试试?我看您用的是一方是产于东北的‘松花御砚’,如果是古砚还行,可您这是一方是最近产的观赏砚,看着很漂亮,倒上墨汁写字也行,就是……只要用古墨去研磨,问题就来了,不一定好使,这也是现代制砚者不注重研磨功能所致的。”

    “还有如此讲究啊?我这还真是第一次听说,实话说啊,我这里有古墨,可我一次都没有使用过,我觉得现在这墨水就挺不错的,平日里写字都是用墨水。”江涛吗说着还从文案下面的小工具柜子里找出了一个小小的纸盒递给了李凡,“你看看这个墨锭行不行啊?也是别人送的,要是行,咱们今天玩一把?”

    不能不说人老成精,这姜祷铭还真是想测测李凡刚才说的话是不是真的,那个墨块也是他的一个朋友好多年前送给他的,他压根就没怎么去看。

    “呵呵,这还真是块好东西呢!”李凡打开盒子后说道,“盒子是解放后用手糊的,可这里面的墨锭还是整儿八本的徽墨呢,是老字号胡开文的松烟墨。大概是解放前几年生产的,解放后才拿出来包装出售的,算是个好东西。”

    “这个能研磨吗?你试试看,我学习学习!”姜祷铭面露欣喜的说道。

    于是,李凡先把原来的那放松花砚清洗干净,倒上点清水,开始研磨起来,磨了好几分钟,也没出来多少墨,砚台里的清水颜色不过是深了些,可要是用来写字还不行。李凡仔细看了看后还是摇摇头,表示这砚台是真不能研磨。

    “太滑了,做这砚台的石头太过细密了,加上人为的强化抛光,基本上吃不住墨锭了,很难研磨出能写字的墨汁来。姜老师,咱们换一个砚台试试。”

    李凡说完把那方澄泥砚清洗干净,也倒上了清水,然后就在里面均匀的研磨起来,不一会,砚台里的墨汁已经很浓厚了,李凡放下了墨锭,示意可以使用了。

    看着研磨出来的墨汁,姜祷铭的眼珠子一亮,那种油汪汪的亮光和淡淡的清香让他第一次感到了惊奇,思索片刻,拿起毛笔在铺好的纸上开始挥毫写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姜祷铭写的是明朝杨慎著名的《临江仙》,用的是行草的章法,一气呵成,看上去甚是潇洒洒脱。

    “好!这幅字写的好!写出了原作的意境!”李凡不由自主的叫了起来。

    这不是李凡拍马屁,而是姜祷铭今天特别的有情绪,加上使用新墨新砚,又有一个小屁孩在旁边的“刺激”,兴致所到,一气呵成,自己都感觉很得劲。

    “哈哈……这首临江仙我可是写过好多次了,都没有今天写的这样率性和流畅!看来,写字也是需要一定的场景的!我今天是感觉到那种情绪了!”

    “这首临江仙是明朝文学家杨慎的佳作,其实,这是他写的弹词《二十一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