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章 万事开头难(第2/3页)  我真的不想当第一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尽兴,情不自已所致。

    “好歌!”

    有人忍不住叫好。

    这首歌令他们耳目一新,尤其最高潮的短句,彷似整串炮仗炸裂,点燃了他们的情绪。大清早听到如此爽快干脆的旋律,怎能不让人愉悦!

    鬼使神差地,众人追随陈闲的步伐,一同走向前方。

    清晨无事,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他们想听陈闲唱下去,更想看看,这小子葫芦里到底在卖什么药!

    陈闲怕鱼儿们脱钩,不敢拖延太久,唱完一遍后,便走到道旁的槐树下,将布幡插进泥里,扎稳脚跟。

    许是天公作美,他停脚的位置很理想。这条街是全镇最繁华的地段,相当于前世的步行街,而树荫对面,则是本镇生意最火的酒楼,海晏楼。

    每天来这里吃饭的客人无数,络绎不绝,对陈闲来说,无疑是一股庞大的流量。只要书说得精彩,何愁赚不到那些土豪们的打赏?

    这宣传效果,绝对碾压某网站的试水推!

    此刻,他面朝观众,被十几双眼睛近距离注视着,心脏砰砰狂跳。深秋寒冷,他穿着单薄,却羞得脸颊通红,衣衫都被汗水湿透。

    “稳住,不要怂!”

    他深吸一口气,攥紧拳头,没时间给自己熬心灵鸡汤,勉强挤出一副生硬的笑容。开口说话时,他浑身都在颤抖,甚至有些走音。

    “说书唱戏劝人方,三条大道走中央。

    善恶到头终有报,人间正道~是沧桑!”

    古人说书唱戏,开场时往往先念几句诗,稳定场间局势,同时起到清嗓亮相的作用,将观众的目光吸引到自己身上,俗称定场诗。

    陈闲以前没说过书,能了解定场诗,完全归功于自己的舍友。舍友爱听德云社郭班主的相声,每晚睡前必放几段,还引以为傲地调大音量。

    刚开始他很不适应,但久而久之,听着听着也就习惯了。不得不说,郭班主的相声俗归俗,确实挺有意思,对促进睡眠颇有功效。

    能记住这首定场诗,是潜移默化的结果,他做梦都想不到,有朝一日,自己出来行走江湖,会拿它派上大用场。

    吟罢,他学着郭班主的作派,一甩袍角,来了个正式的亮相。

    可惜条件有限,身边没有桌案和醒目,不然他还能表现得更专业一些。

    他一念诗,树下众人顿时有了反应,明白他今天弄这一出,原来是为了说书,眼眸里的趣意越来越浓厚。

    “哟呵,是新词儿啊!”

    “还别说,这小子有模有样,像个角儿!”

    “新人、新诗,希望他会说新段子!”

    ……

    这世界没有电脑手机,人民群众的娱乐活动相当匮乏,在茶余饭后,没法捧着平板追剧打游戏,只能采取传统的消遣方式。

    听书,正是他们最喜闻乐见的方式之一。

    只要故事精彩,说书人永远不愁没听众,聆听他们述说的,是整个世界。但优秀的永远只有少数,这世界不缺听众,却缺好说书人、缺好故事。

    很缺、极缺、非常缺!

    近百年最火的书目,如《风云榜》、《夫子传》等,在南北两朝广为流传,早就被无数人说烂了,连观众都滚瓜烂熟,传统得不能再传统。

    说书人急需推陈出新,但“新”字说得轻巧,做起来谈何容易?

    这样就能理解,为什么树下众人刚听完定场诗,便立即充满期待了,不是他们没见过世面,恰恰是因为见过的世面太多。

    陈闲的新歌、新定场诗,让他们耳目一新,看到了新希望。相比之下,他举止间的稚嫩和紧张,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他们聚精会神,好奇地盯着陈闲,想听他正式讲故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