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78.崇宁(一)(第2/3页)  [综]权奸复国的可行性报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有斗争有变革,但要说它十分有趣引人入胜,那可真谈不上。 “黄侍读恪尽职守,便如唐时魏征一般。官家圣明,自当纳谏如流!”小厮的面上即刻浮现出一抹骄傲来。 “黄侍读?”那公子哥奇道。 “正是苏门四学士之首,黄鲁直黄大人。”不等那小厮答话,他们身边的另一桌客人便已插言。“两位这是打海外回来?”他们身边的那位中年客人本是货商,走南闯北最是有眼力不过。他见此二人出手阔绰偏对大宋朝廷一无所知,便隐约猜到他们应是自海外归来。 那客人有此一问,公子哥身边的汉子即刻起身抱拳一礼。“先生好眼力!在下与舍弟走海多年,故国的消息是断绝已久了。尤记得那时是大宋平灭西夏不久,哲宗皇帝在位,慕容相主政……” “老黄历了!”汉子的话音未落,那中年客人便已摇手而叹。“先帝早逝,慕容相亦天不假年……如今是大苏学士为首相,黄鲁直大人为侍读。圣聪明慧,尊师重道,却是君臣相得,此乃大宋之福!”说着,他也满脸赞赏地说起了黄庭坚的几件轶事来。故事的内容大都是官家贪玩,懈怠功课,黄庭坚忠枕直谏,官家迷途知返。 那客人说罢,整个楼面的客人都已忍不住交口称赞。唯有那公子哥听了,只无奈苦笑:“少年贪玩本是天性。黄大人虽忠直刚毅,却不免有些过犹不及了……” 哪知他话未说完,对面一桌的一名老者也肃声道:“溺子犹如杀子,黄大人做得对啊!” “不错!不错!”显然这老丈的观点才代表了主流民意,是以很快便有数名客人随声附和。“先帝少年夭亡,不正是因为当年慕容相过于溺爱么?” 那公子哥闻言,额角竟不自觉地微微一抽。“慕容相……溺爱?” 自从大苏学士为首相,大宋的文学愈发鼎盛。加之朝廷清明,并不堵塞言路,是以百姓在酒楼茶肆纵谈国事已成常态,并不觉犯了忌讳。此时,这话题虽是由两位海外来客引起,但大伙谈论起来就顾不上他们了。 “可惜慕容相一片忠心,却落得那般下场……” “话也不能这么说,若非官家意外夭亡,慕容相的病势也不会急转直下……他们之间的君臣情义……” “浅薄!当年慕容相事涉谋反……” “此案早已水落石出,慕容相谥号文忠,还待如何?” “如何?慕容相死得冤!若当真病死,为何他张文潜偏辞了官?还有那汇通钱庄,这户部要收回钱庄的消息都传了好几年了,我看哪,早晚是保不住了。倒了慕容富,肥了瘦天子啊!” “什么?!”听到这,那公子爷却是一惊,忙扬声发问。“张……张大人辞官了?” 可惜这公子哥的问题委实太菜,抓重点的能力又实在堪忧,楼上众位食客皆懒得理会。大伙神色鄙夷地睨了他一眼,便又投入了火热的争执之中。 眼见自己已被排除在话题之外,那公子哥只得向身边伺候着的小厮相询。“张大人乃是苏相得意门生,怎么就辞官了?” 事关朝廷秘辛,那小厮也不敢多嘴,只赔笑道:“小人听闻,张大人辞官是为了全心主持《汴京时报》,旁的便不是小人能知道的了。” 那公子哥怔愣半晌,不禁幽幽一叹,许久方道:“当年‘东坡诗会’名满天下,不知如今是否还在?” “自然是在的,如今已是一月一次了。盛况空前,不可错过!”眼见话题又转回汴京风物,小厮急忙又介绍起来。“大官人若是喜好文事,还可去恭义侯府凑凑热闹。” “恭义侯府?”这一回,却是那汉子面露好奇。 “那恭义侯正是原大理国主段誉。段侯爷喜好诗文,每旬都会在府中招待诗词无双的文人墨客饮宴取乐。饮宴当日,无论贩夫走卒还是饱学之士,只要能对上段侯爷亲拟的诗文,便可成为座上宾。”说到这,那小厮不由挤眉一笑。“段侯爷的诗文委实平平,每回出题不是天恩浩荡便是满堂回春。只不过苏相与他相得,三回饮宴能有两回列席,是以……” 那小厮的话音停地意味深长,两名听众也不免微微沉默。片刻后,那公子哥忽然一推面前酒杯。他正欲起身,竟突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